养成好习惯(二年级)A
教学内容:
这一讲主要是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讲起,主要是给同学提一些关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建议。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意识到好习惯的重要性。
2.使学生明确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讲授说理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生认识并改正自己的坏习惯。
2.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同学们有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习惯?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该努力地追求好习惯。\"的确,行为习惯就像我们身上的指南针,指引着每一个人的行动。纵观历史,大凡获得成功的人,都是一些良好行为长期坚持,养成习惯,形成自然。小时候的鲁迅先生,就养成不迟到的习惯,他要求自己抓紧时间,时时刻刻地叮嘱自己凡事都要早做,这样长时间地坚持下去,就成了习惯了。这位以\"小跑走完一生\"的作家,在中国以至
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世界有史以来十大文豪之一。可见,行为习惯对一个人各方面的素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我们小学生来讲,尤为重要。
就拿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学习来说吧。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平时在学习的时候看起来不是特别用功,但考试时往往能拿到高分;我们也看到,有些同学时常埋头苦干,就连下课十分钟也不敢浪费,依旧继续学习,可是他们往往在考试中不能拿高分。其实,这完全在于学习习惯和方法的问题。学习的重点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效率。学习时,最重要的是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好习惯,益终身;\"这样一来,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了。昨日的习惯,已经造就了今日的我们;今日的习惯决定明天的我们。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今天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共同创造辉煌的未来!
二、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什么意义?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好处:
1、可以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上学做好一切准备。上课铃声一响自觉跑回教室,做好上课的准备。放学回家,每到广播英语或电视英语节目时间,就自觉地及时打开收音或电视机。这些事情,对于一个有良好习惯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靠生物钟、靠条件反射来自动控制的。
2、可以发挥下意识的作用。下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习惯的支配。一般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吃完早点准备上学,刚一走近自行车便随手掏出钥匙,接着打开车锁,然后朝着学校的方向前进。这些动作几乎连想都没有去想。这是下意识在发挥作用。同样道理,一个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的下意识会随时随地支配他按照平时习惯了的套路做那些与学习相关的事,使之在不知不觉中,事情做得轻轻松松,有条有理。
3、可以调动潜意识为学习服务。潜意识的特点是直接受人的情感和需要支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大
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体验:心里已经清醒地意识到,嘴上也在说:贪玩不利于学习,今后不再贪玩了,可是鬼使神差地又贪玩了。为什么会这样?这实际是潜意识在支配他,是他的潜意识中有一种强烈的玩的渴望。一个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他对学习有一种亲合心理,他从心底里把学习当成了第一需要,当成了乐趣,不学习便难受。
三、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学习习惯?
了解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人生的意义与作用以后,我们有必要搞清楚应该着力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一心向学的习惯
一心向学的习惯,是所有学习习惯中最重要的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就会自动自觉地甚至不由自主地把万事万物都与学习联系起来,人的感观便会成为知识信息的扫描仪和接收器,大脑便会成为容纳知识百川并且对其进行过滤、加工、再造的法宝。具有一心向学习惯的人,能够充分地利用时间。他们在看书看报看电视乃至做一切事情时,都能把注意力的\"光圈\"调到与学习相关的\"目标\"上去;能够利用所有的闲暇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做与学习相关的事。
2.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
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必须养成的起码的学习习惯。《小猫钓鱼》的故事旨在告诉人们学习时不可一心二用。心理学上曾有人做过对比研究:请来两组知识能力大致相同的学生,让第一组的同学边听故事边做简单的加法习题,而第二组也做同样的两件事,但是两项内容分开进行。
3. 严格执行学习计划定时定量的学习习惯
定时学习,一是指每天必须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二是指到了该学习的时候马上学习。人脑也像机器一样,功率是一定的,不可能在极短时间内把大量的学习内容输入到大脑里去,因此,学习需要长流水不
断线,需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学习计划是通向学习目标的道路,定量地完成学习计划,就等于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进,在计划的指导下,当知识的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到达了目标。没有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因此,要想保持优异而稳定的学习成绩,就必须教育学生养成定量学习的习惯。
4.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
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有利于培养人的能力,尤其是有利于增强人的发现、发明和创造能力。通过认真思考,可以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找出所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把散在的知识点连结成有机的整体,从总体上把握知识体系。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可以防止\"读死书\"和\"死读书\",不仅能鉴别和选择书籍,而且还能够死书活读。通过思考可以不断解开疑团,激发灵感,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5.讲究学习卫生的习惯
青少年,既是长知识时期,又是长身体时期。因此,小学生应该知识身体并重,在整个学习生活中,要教育学生讲究学习卫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卫生习惯。
养成讲究学习卫生习惯,重点应克服以下几种不良习惯:
(1)克服有劳无逸的习惯。
(2)克服躺着看书的习惯。
(3)克服闭目思考或躺在床上思考的习惯。
(4)克服边吃饭边思考、边走路边思考、边上厕所边思考的习惯。
四、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明确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意义并了解哪些学习习惯是好习惯、哪些学习习惯是不良习惯以后,就应该教育学生自觉地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让好习惯伴随终生,让坏习惯尽快与自己告别。
第一步:耐心发动,逐渐加速。会开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天气冷时,车打着火后要过一会儿才能快速行驶,一打着火就快速行驶反而会灭火。一个人培养习惯也是如此,要循序渐进。一开始先朝着理想目标动起来。一次行动的价值要超过一百句口号,一千次决心。一个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如果能说到做到,便很了不起。久而久之,便习惯成自然了。
第二步:控制时空,约束自己。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受情景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小学生,已经认识到打游戏机的负作用了,不想再打游戏机了,可是,一走近游戏厅就忘乎所以了,就把握不住自己了。因此,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在自己的自制力还不十分强的情况下,应从控制自己的活动时间和活动空间入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在时间上,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就寝,都安排满有意义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内容,不让一日虚度,不让一时空耗。在空间上,严格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歌厅、舞厅、游戏厅、录像厅、台球室等游乐场所,无论自己多么好奇,无论别人怎么引诱,也不要去。
第三步:偶有偏离,及时调整。小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过程中,或者在坏习惯克服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复、拖拉、敷衍、放任等现象,容易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严格监督,发现偶有偏离,立即作出调整。 第四步:进入轨道,自由飞行。按照良好学习习惯的要求去努力,先是慢慢启动,继而逐渐加速,在行进中不断调整,最后进入轨道。这就像卫星一样,一旦进入轨道,就再也不会走走停停了,就会沿着轨道不停地飞行。
有人说,儿童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似乎有些绝对,但良好的习惯对人生的确太重要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