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太湖水域功能与水生态修复

太湖水域功能与水生态修复

来源:保捱科技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30卷 第6期2008年6月 太湖水域功能与水生态修复 俞建军 沈燕 (i.浙江省用水管理所,浙江杭州310009;2.浙江同济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摘要 随着近年来高速发展的工业文明对水域依赖性的降低,水域功能日渐退化。研究了太湖水生态的历史演变以及演变 的动因,分析了水生态修复案例,提出了水生态修复的具体措施,以期为太湖水污染治理提供借鉴,使太湖水域重新焕发青春,保障 太湖及其平原水域生命的延续。 关键词太湖生态历史 太湖流域是全国七大流域中最小的流域,面积 面沉降、城区与圩区面积扩大、水域面积减少,使太 只有3.65万km。。太湖周边分布着以上海为代表 湖调蓄能力下降,借助于快排、速排,极大地影响了 的数十个大中小型城市。但由于这些城市经济快速 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发展、人口密集,已经对太湖水生态造成了巨大的压 2太湖水生态的历史演变 力,生态退化日益严重。 笔者试图通过对太湖水生态历史演变的分析, 太湖水生态千年以来保持了基本稳定,但从2O 探索太湖水生态演变的根本动力,从而对太湖水生 世纪6O年代开始,太湖水生态进入了快速退化期, 态修复提出设想。 以致爆发“蓝藻事件”,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2.1 湖泊生态的自然演变 1太湖水生态的退化 因为湖体宽大、水流缓慢,泥沙易于沉积,导致 太湖水生态退化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湖泊水深变浅、面积缩小,逐渐演变成沼泽或低地而 (1)水质全面下降。主要污染物浓度呈现持续 消失。同时,湖泊由于水体交换率低、蒸发量大,氮、 上升趋势,7O 左右的水体已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时 磷等营养元素容易富集,促使植物过度生长,特别是 有爆发,对太湖水生态构成严重威胁。 当氮、磷浓度达到一定水平时,高等植物生长受到抑 (2)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流域地表水质下 制,低等植物(藻类)生长占据优势,引起富营养化。 降,直接导致了地下水超采,引发了地面沉降。环太 而藻类密度过大,影响了阳光的穿透,破坏了植物生 湖地区已形成多个地下水超采漏斗,许多地区地面 长环境,引起藻类大量死亡。一旦溶解氧耗尽,水体 沉降已近1 000 mm,个别地方已达2 000 mm以上。 将变成厌氧状态,水化学反应从氧化变成还原,导致 环太湖地区地面标高较低,地面沉降导致了一系列 水体恶臭、水色发黑,造成水生态系统崩溃,引发生 生态问题,特别是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面沉降 态灾难。 直接威胁了该地区所有物种的生存。 在自然状态下,这一过程以地质年代作为计算 (3)供水危机。环太湖地区是著名的江南水 周期,非常缓慢。但在人为因素的干扰下,大大加快 乡,优越的水源条件曾是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 了此过程的发生,以致引发严重的生态灾难。 利条件,但因水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传统水源被迫 2.2 太湖水生态的历史演变 放弃,以致于出现了“身在水乡喝水难”的局面。许 历史上太湖水生态演变大致分4个阶段:(1)东汉 多城市需远距离引水,用水成本大幅上升,引发区域 以前为前开发阶段;(2)东汉后期到唐代,基本处于大规 争水矛盾和“生态补偿”问题。 模开发阶段;(3)唐代至2O世纪6O年代,基本处于稳定 (4)部分湖区沼泽化。过度的围网养殖影响了 期;(4)20世纪6O年代至今,则处于生态快速退化期。 湖流,加快了部分湖区淤积的速度和沼泽化,进一步 2.3 太湖水生态历史演变的动因 影响了太湖的水生态。 2.3.1“渔米经济”是太湖水生态稳定动力 (5)水域减少,调蓄能力下降。环太湖地区地 流域居民对河网生态千年不变的维护,主要因 第一作者:俞建军,男,I963年生,本科,主要从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工作。 ・ 96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俞建军等 太湖水域功能与水生态修复 为河网是居民生产、生活最重要的基础。在千年历 史中,“渔米经济”一直是流域经济的基础。因此,流 域居民一如既往地守护着河网的生态,从而保持了 流域生态的基本稳定。 2.3.2生产、生活方式改变是太湖水生态退化的根 本原因 4太湖水生态修复的思考 (1)加强文化建设、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太湖 水生态修复必须充分调动流域居民维护的积极性与 主动性。在太湖原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发掘其核 心内涵,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从而使文化建设具有 (1)工业经济改变了生产方式。20世纪70年 代以后,流域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渔米经 济”迅速被制造业经济替代,工业制成品替代了蚕桑 持久的生命力,以人居环境建设与生活品质提高为 中心,发扬传统文化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理念。通过 文化的整合,将移民与当地居民在新的水乡文化的 与稻米;合成化肥替代了河泥与人畜排泄物;人工养 殖替代了传统的捕捞。河网的重要性大幅度下降, 使居民失去了维护河网生态的动力。 (2)城市化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随着流域 地区城市化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方式迅速改变。乡 村居民生活方式与城市接轨,因此生活污水与废弃 物排放剧增。与此相对应的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明显滞后,没有污水处理与垃圾收集设备,生活、生 产废弃物直接排入水体,导致水体营养物积累,引起 生态退化。 3水生态修复案例的分析 3.1 西 湖 20世纪70年代,西湖赤藻爆发,富营养化严 重,虽然此时西湖已失去灌溉功能,但由于西湖已成 为杭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采取了诸如疏浚、换 水、禁止投饵养殖、环湖截污等措施,防止了藻类再 度严重爆发,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3.2 绍兴河网 20世纪80年代后期,绍兴河网水质直线下降, 常年黑臭,失去了除灌溉与航运之外的所有功能。 但在21世纪初,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河网的 人居功能和水乡文化传承载体功能凸现。为此,绍 兴实施了河网整治工程,尽可能地恢复了河网的风 貌,突出了其人居环境与休闲功能,使河网生态基本 恢复,并极大地提高了绍兴的城市品位。 3.3 万里清水河道 20世纪初,浙江启动了“万里清水河道”工程, 开展了大规模的河道整治工作,整治后的河道面貌 得到大幅度改善,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提高,河道生态 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 综上所述,发掘水域功能、取得居民支持,是生 态修复工作取得成功的核心因素,对太湖的生态修 复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框架中融为一体,使保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共生共荣成为流域文化的核心价值标准。 (2)深化水域功能认识,赋予水域永久的生命。 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太湖 河网功能从排涝、供水、航运等传统功能转变到人 居、休闲、亲近自然等功能。其次,深入开发源自河 网丰富的物产,生产个性鲜明、文化气息浓厚的产 品,充分发挥河网产品天然、环保特色,将河网重新 引入到人类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培育河网生态保护 的基础动力。 (3)加快城市发展,提高基础设施利用效率。 太湖生态修复,必须以流域人口不断增长与居民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前提,最有效的出路就是推进城 市化发展,提高基础设施的共享性,降低污染处理成 本,提高处理效率。在城市化确有困难的地区,则应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减少农村污染。 (4)结合治水工程。治水不仅是对自然生态系 统的改造,同时也是对生态系统的维护。太湖生态 的长期稳定与不间断的治水活动是密不可分的。河 网形态、水文特性对水生态系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且河网形态受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调度控制。因此, 太湖水生态的修复必须结合治水,在工程实施中充 分考虑水生态的可承受能力。 责任编辑:贺锋萍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8 04 30) ・+”+”+”+”+”— ”+”— ”— ” +”+”+”+”+”+”+”+”+”— ”.’ 英国拟建水上太阳能板 总部设在英国格拉斯哥市的ZM建筑公司计划在格拉 斯哥的克莱德河上修建名为“水上睡莲”的太阳能板。与众 不同的是,这个太阳能板在设计上极具艺术美感,它们漂浮 在水中,可以收集太阳能并提供给用户使用。 这种“水上睡莲”太阳能板将装配1台混合电动机和传 感器,可以通过感应太阳的转动,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实现太 阳能的最大程度利用。产生后的能量经转化后,将被输送到 苏格兰国家电网上。此外,“水上睡莲”太阳能板还有望推动 克莱德河周边地区的旅游业。 (贺编) ・ 97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