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卷第3期 2017年6月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J0URNAL 0F JILIN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COLLEGE 、,0l-33.No.3 Jun.2Ol7 国外智库建设经验对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启示 乔原杰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省旅游文化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507)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顶尖智库的发展历程和先进经验,分析了国外智库在提供科学决策和促 进经济发展上的重要影响。汲取国外智库建设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高校智库建设的背景和特征,提出高校智库 建设应针对国家战略需要,发挥人才集中和创新优势,坚持开放的原则,将建设专业化的高校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 型智库建设的突破点,促进产生高质量的战略咨询研究成果。 【关键词】智库;高校智库;专业智库;思想产品 【中图分类号】C932 【收稿日期】2017.0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288(2017)03—0l15—04 【作者简介】乔原杰(1986.),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吉林工商学院吉林省旅游文化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 理、旅游文化 智库也被称为“思想库”或“智囊团”,国际上一般把智库定义为由众多学科的专家学者组成,为决策者 提供社会、经济、科学、军事、外交等诸多方面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的公共研究机构,然后其针对政治、经济、社 会、文化、外交和其他进行考察、分析和研究,以便提供最佳理论、战略、方法和思想等,它是影响决 策制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觑。 当今世界,智库的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 国已经着手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为的就是改进管理水平、提升执政能力,进而在国际上拥有更多的 发言权。在这一背景下,新型高校智库以前所未有的华丽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高校智库的建设,特 别是某一领域的高校智库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校智库是隶属于高校的机构,从事于研究和决策咨询,这类智库由高校组建,或得到其他组 织和团体的资助。大多数研究人员都是高校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或受雇于其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人 员,智库的服务对象和研究主题也十分宽泛。高校智库的发展就是要聚集高端人才,引领综合性强、数据 多、信息通畅的学科发展,使得学术研究氛围变得更加宽松,如果具备了这些条件,高校智库便可以产生创 新思想、方法、成果和建议。 一、国外智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现代意义上的智库是二战时期起源于美国,后来它指代从事研究、影响公共决策制订和的研 究机构。世界上比较知名智库有美国的兰德公司、斯坦福国际咨询研究所、胡佛研究院、洛克菲勒基金会, 以及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英国皇家学院、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有限公司、德国工业设备商贸公司等。 世界最著名智库兰德公司创始人弗兰克・科尔博莫定义智库是一个“思想工厂”,一个没有学生的大学,一个 有着明确目标和坚定追求,却同时无拘无束、异想天开的“头脑风暴”中心,一个敢于超越一切现有智慧、敢 于挑战和蔑视现有权威的“战略思想中心”。可见,兰德公司是从事于软科学研究的一个智库。 自从美国建立了第一个智库至今已经有近100年的历史。智库不仅仅成为美国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标 志,也为各个国家制订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长期以来,美国的高校研究机构并不只局限于人才 培养和学术研究,同时还承担着智库的重要角色,从学术研究方面为国家战略需求服务。 ・ll5・ 伴随着美国经济、科技及各个方面的发展,高校智库的发展也越来越快,社会的各个行业对智库的关注 度也越来越多。20世纪70年代以前,高校发挥着国家智库的重要功能,后来随着国家决策咨询服务的专门 化,专业智库开始产生并有选择性地取代了高校智库的部分职能,这使得高校智库的主导地位逐渐被削 弱。但是,高校智库仍是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官方智库、智库共同构成美国智库的“ 驾马车”。 例如,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麻省理丁学院媒 体实验室等都是当前有着重要国际影响的高校智库。2006年,美国常春藤盟校之一的普林斯顿大学公布了 份题为《普林斯顿计划》的报告,该报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并在奥巴马后来的外 交制定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无疑表现了美国高校智库在美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美国的高度重 视和发展下,目前美国的三大智库在各个方面对高校智库的依赖程度超过了50%,与此同时,美国对高 一校智库的投资也越来越大。 美国智库的发展来自美国、民众和高校的三方支持。根据2016年2月6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公 布的 ̄2015年全球智库报告》数据统计,全球共有6 846个智库,其中包括美国智库1 835个,中国智库435个, 智库数量分别位列世界第一和第二,之后分别是英国(288个)、印度(280个)和德国(195个)illo美国布鲁金 斯学会、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比利时勃鲁盖尔 研究中心、美国外交关系协会、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美国兰德公司、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英国大 赦国际分别位列世界前十位智库。在中国,一共有9个智库进入“世界前150名顶尖智库”排名之中,它们分 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31)、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35)、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39)、发展研究中心 (50)、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64)、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72)、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103)、中国与全球化 智库(110)、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149)。与2014年相比,进入“世界前150名顶尖智库”榜单的中 国智库增加了2个——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和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但是9个智库中只有2个是高校智库,而 且排名都有所下降,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由2014年的第61位下降到2015年的第64位,而中国人民大 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由2014年的第94位下降到2015年的第149位口 。 对于任何智库而言,“质量、和影响”是其必须遵守的核心价值,美国高校智库之所以能够在公共政 策和上产生巨大影响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高校智库具备很强的专业性。每所高校的智 库都有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这就是所谓的“专门研究”。而且与其他知名智库相比,高校智库已经建立起 了某种品牌效应,在其专业领域有着重要影响力;第二,高校智库完善科学的管理运行机制能够确保其创新 力和性。基于的科学研究、科学化的管理和多样化和灵活性的人才培养和运行模式,国外智库使 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建议变得更加中立化,良好的声誉和强大的实力让它们的研究成果转化变得更加顺 畅,以便更好地发挥影响;第三,强大的社会需求和全面的思想传播机制保证智库的影响实现最大化。美国 高校的智库研究人员更加的多元化,大部分人都是具备专业背景和博士学位的学者,少部分人是前任 ,还有一些是资深媒体从业人员,这种多元化的人员构成不仅能够确保智库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紧密 结合起来,也大大促进了思想研究和政治实践之间转换的可能性。 二、国外高校智库的重要地位 1.围绕各种方案和建议,激发各种思想 公共决策智库的最基本任务就是根据决策制定需求和产品,如战略决策报告、前瞻性研究、专题研究报 告、调查报告、信息采集分析等,提供专业的咨询意见和解决方案。这些服务的本质是提供具备参考价值的 真实信息和思想,以便让决策者更加准确、系统和深人地了解客观事实,然后更加科学合理地制定决策。 与其他研究机构相比较,就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相互结合来说,高校研究机构更容易启发思维和创造 知识,并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成就和,然后提出新思想和观点,为决策者提供重要参考。 2.培养人才,通过人才流动影响公共决策制定 外国高校智库和间的连接有多种渠道。除了研究人员与决策部门的长期联系和邀请到 智库讲座外,更多的是人员之间的流动。“旋转门”机制是美国智库最为独特的现象,换言之就是实现了学者 和之间的双向互动。美国智库的“旋转门”使得智库更加有效地与政治相结合,这不仅让美国政治保持 活力和有效性,也使得智库成为培育和储备人才的基地。但国外顶尖智库也明确规定原则上不允许现 ・l1 6・ 任参加研究,并强调必须避免卷入与研究无关的政治争论,还要遵守不为任何个人或势力集团服务的 目的。国外智库的经验体现了研究工作要保持客观性和性,并且与保持密切联系是重要补充 。 3.教育大众,帮助和社会在公共决策上达成共识 智库对公众有多种影响渠道,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方式:第一,参加咨询,由于具备专业领 域的深入研究,智库成员的陈述往往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第二,发布报告,出版相关研究报告、成果和 期刊等,并成为和研究人员的参考出版物;第三,接受采访并在主流媒体发表评论,这是智库与媒体 之间的一种双向依赖关系,使得智库的思想得到推广;第四,组织各种论坛、讲座和培训,这些项目通常面向政 府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不仅具有启迪作用,也对智库加强与和各个行业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帮助。 4.跟踪实施效果,评估和反馈公共决策制定 作为的评价者,智库跟踪的实施、分析问题、预测后果和提供解决方案,这对理解的 实施和影响上有着积极作用。首先,智库对效果的评价能够超出少数制定者的有限理解,它 和客观地评价,整合社会各个层面对的态度和倾向,及时调整和补充,有效地改进了目 标;其次,智库参与评价与完善有助于解决有关各方的矛盾分歧,反映的公平公正,并促进了 决策制定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三、国外智库建设经验对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的启示 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智库建设需要参考借鉴其他国家的成熟经验, 也要运用中国几千年来积累起来的治国理政智慧和思想,做到“以史为鉴、服务现实”,创新性地发展具有国 际影响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作为知识密集型机构,高校智库的核心竞争力是智力资本。只有切实改 进高校智库的核心竞争优势、制度保障、人才资源和交流能力,才能切实发挥出高校智库的真正作用。 1.高校智库是人才聚集高地,是独特创新思想的主力军 智库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然而高校一直是人才的聚集地,同时高校也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不仅开设各种 专业,还聚集不同学科和研究方向的各类人才,这些高层次人才有着十分明显的优势。在信息化快速发展 的今天,人才需求显得更为迫切,智库人才在高校的聚集不能被忽视。作为重要的思想库,智库的特点是思 想汇聚。高校就恰恰是传授思想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面对着良好的环境氛围和教师的丰富基础,思想发 展的空间必定是广阔的。从高校的特殊社会地位而言,它们的思想与社会有着一定差异。意识形态差异通 常能够带来全新的突破,所以高校智库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者重要角色 。 2.积极建设特色高校智库,关注与高校对接 正如国外智库产生着重要影响,中国也一直努力加强智库建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中国 开始不断加强对智库的建设。在环境影响下,高校智库建设也被提到Et程上来,面对众多要求,政 府必须全面执行国家要求和指示,积极构建高校智库,并提供支持和鼓励。所以,应该为高校 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适度援助,并制订措施帮助实现与高校的对接,寻求共同合作与发展。 3.以专业化智库为突破,培养一批新型高校智库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该认真把握产品建设,智库的产品是思想,真正好的思想是必需的。世界著名智 库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选择性战略和前瞻性重大问题的研究一般可以达到不可估量的影响和效果。为了 提升中国智库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智库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对本地区重大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的前瞻性研 究,系统地提出建设性和可行性的建议。高校智库也必须着眼智力产品,改善研究质量,由此构建一批 具备较强竞争力和专业水平的专业智库。 4.提供高质量的思想产品,全面提升智库影响力 要构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首先要加强智库文化建设。基于中立性、科学性和建设性,应该坚持中 国文化特色,遵守“立足传统、发展创新、实事求是”,鼓励开拓创新。其次,智库自身也应该扩大学术、、 社会和国际四大方面的影响力。为了扩大学术影响,高校智库应该在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 文。为了扩大影响,智库应当加强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得到更成熟的思想和创新性研究成 果,并建立学术圈和决策圈之间的信息桥,以此扩大智库对高级决策制定的影响。为了扩大社会影响,智库 应该积极与主流媒体合作,全面宣传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以影响,引导社会思潮。为了扩大国际影响, ・ 1 1 7 ・ 智库应该代表中国学术前沿和学术流派,主动参与国际智库合作和竞争,努力扩大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5.坚持智库的开放式运行模式,全面提升国际影响力 充分利用国际视野发展智库。今天的世界经历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国际合作扩展到多层次、全方位, 作为一流智库,如果想要抓住这一机会和挑战,直接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引发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就必须加 强智库的国际意识,关注研究和专业问题。同时,智库也应该加强智库间的国际交流,大力发展各种长期和 短期国际专题合作,及时交换思想和观点。还应该加强建设智库的国际平台,进一步发挥全球智库峰会的 作用,创造其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国际智库交流平台乃至展示中国软实力的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1】McGann,J.G.(20 1 6).20 1 5 Global go to think tak nindex report.Philadelphia,PA:Think Tanks andCivil Societies Program,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2]McGann,J.G.(2015).2014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Philadelphia,PA:Thik nTanks andCivil Societies Program,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3]张大卫,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构建:现状、问题及对策[J].全球化,2015,(2):107—119. [4胡鞍钢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4]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2)-4—11. [责任编辑:樊保臣】 (上接第81页)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发展现状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国有大型银行绿色信贷 意识很早就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绿色信贷,但各银行的制 度建设仍需加强;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绿色信贷工作,可能阻碍绿色信贷的发展;信息披露不全面会引发政 府、公众的不满,影响自身形象;“两高一剩”行业贷款得到有效控制,但绿色信贷余额比例仍偏低。此外,绿 色信贷产品开发和创新力度不够,绿色信贷监督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缺乏,环境风险评估不够精细等等。 银行业在推动国家绿色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进一步找出自身不足,加快绿色信贷的发展。 1.加强顶层设计,国家法规的指引下,根据自身实际,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自身绿色信贷和制度, 强化责任理念。 2.优化管理架构,要在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绿色信贷职能部门,负责绿色信贷所有事宜。从发展战略和 的制定到绿色信贷项目的审查及贷后的监督,加强绿色信贷业务风险审查。同时加强员工培训和人才 储备等工作,为推进绿色信贷奠定基础。 3.完善信息披露,加强与环保非组织NGO的合作,积极回应其对银行在环境与社会管理事务方面 的关注,听取其专业意见。 4.注重产品创新,提高自身绿色信贷产品开发能力,信贷范围可以更多地向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个人 客户拓展,针对现状,积极开发有利于环保、节能、清洁能源、新生产工艺等方面的信贷产品。 5.培养绿色理念,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在日常工作将绿色信贷理念传递给每一个员_T,加大力度培 育员工绿色管理意识,形成良好的绿色管理氛围,要在各个方面体现节能环保意识。同时,对外通过各种形 式对社会宣传绿色信贷。 [参考文献] 【1】毛月秋戒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同业比较分析——以兴业、工行、交行、招行为例[J】.金融经济,2015,(20):113—114. 【2】舒利敏,杨琳.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实施现状研究[J].会计之友,2015,(23):45—50. [3】于晓刚.中国银行业环境记录[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4. [4]李云燕,马靖宇.国内外绿色信贷发展现状对比分析及对策建议[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6,(2):24—29. [5】刘晓星,绿色信贷参差不齐【N】.中国环境报,2015—02—10. [6】李卢霞,黄旭.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的同业比较[J].金融论坛,2011,(2):42-50. [7]严成棵,李涛,兰伟.金融发展、创新与二氧化碳排放[J]_金融研究,2016,(1):14—30. [责任编辑:辛晓莉】 ・ 1 1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