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十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综述

十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综述

来源:保捱科技网
第31卷第5期 2018年9月 Hebei Library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河北钟技词苑 Vol|31。No.5 Sep.,2018 十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综述★ 石庆功 徐 曼 都哲如 (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摘要:十年来(2008--2017年),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逐渐引起学界和业界的 关注,在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基础理论研究、规范化研究、实证研究、技术研究、修复研究和 人才培养研究现状等方面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取得了一定成就。今后中国少数民 族古籍保护研究应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的基本理论研究、法制建设研究、少数 民族古籍保护技术研究、修复材料研究和个案研究等。 关键词:少数民族古籍;古籍保护;古籍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897/j.cnki.hbkjty.2018. 随着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深入开展,近十年 (2008--2017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在 深度和广度上均取得了一定突破。2017年9月,文 护”为主题词(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间区间限 制为2008至2017年,剔除重复性文献和与主题相 关程度不大的文献,共得到相关文献395种,其中期 刊论文247篇,博硕论文13篇,会议论文90篇,报 纸文献41篇,著作4部。文献分别发表在79种期 刊上,其中图书情报类期刊16种,发文8篇的作者 是彭燕和何红一,发文7篇的作者是丛冬梅,发表5 篇的作者是王文兵和文毅,发表4篇的是蔡衍和益 西拉姆等,相关文献年度分布和研究主题分布分别 尢表1、表2。n 化部关于印发《“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保护工作规 划》通知,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再次被提上国家议事日程, 给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机遇。笔者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 “读秀学术搜索系统”为数据来源,以“古籍保护” “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民族古籍”“少数民族文献保 表1 20O8—2017年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论文发文量  『 l年份 数量(篇) 2008 27 2009 28 2O1O 31 2O11 21 2012 32 2Ol3 27 2O14 24 2O15 32 2O16 22 2O17 16 表2 2008—2017年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发表论文的研究主题 主题 数量(篇) 约占比例 基础理论 63 21.5 规范化 61 2O.8 案例研究 49 16.7 保护技术 44 15.0 古籍修复 39 13.3% 人才培养 37 12.6 (注:因部分文献涉及多个主题,文献主题分布统计数量总数略微大于文献总量。)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藏书寄存研究(2017~zzJH一521)” 的研究成果之一。 · 31 · 1 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基础理论探讨 随着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理论研究的深入,少数 民族古籍保护基础理论逐渐由对少数民族古籍概 念、内涵的探讨转向文化视野下中国少数民族古籍 的价值探讨和宏观保护策略研究。 1.1 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的必要性 包和平指出,少数民族古籍具有多重价值属 性,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中华文 化的多样性有独特的意义与现实价值,保护与开发 利用都有助于少数民族古籍价值属性的形成与创 造(运动),其价值在保护中凝结,在开发利用中增 值。做好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不仅能够让少数 民族灿烂文化得以传承和延续,而且可以促使各少 数民族文化共同繁荣,进而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文 化共同体 ]。党燕妮认为,强化少数民族古籍保护 是促进西部地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范畴, 对推动古代西域中亚历史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和相 关国家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 1.2 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策略研究 郭向东、段小虎回顾和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文 献保护工作,着重强调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制度建设 的必要性,初步提出了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制度理论 模型,并对该制度模型的设计思想、设计原则和制 度设计内容进行解释_3]。王文兵认为,出于保护和 教育的目的,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应该尽可能与相关 高校进行合作,创新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模式,并结 合恩施州土家族古籍保护与利用,对该保护模式的 应用予以阐述_4]。阳广元强调,高校在进行少数民 族古籍保存时,应该完善古籍流通、古籍的防盗、防 火、防损、修复、借阅等制度 ]。肖安云认为,少数民 族古籍的开发可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为文化 产业开发和情报研究服务,以此获得更多古籍保护 经费 。 2 少数民族古籍保护规范化研究 2.1 少数民族古籍保治化建设 少数民族古籍的科学有效保护需要一系列的 规范,近年来,学界和业界逐渐开始反思少数民族 古籍保护的过程和成果,通过借鉴相关学科发展经 验,初步探讨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的立法建设。文毅 认为,现行的《出版管理条例》《著作权法》《文物法》 · 32 · 等法律法规虽然对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具有适用性, 但突出缺陷是缺乏针对性,应该建立健全少数民族 古籍保律法规,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规范化提 供法律保障L7]。郭俊、吴正彪指出,在完善少数民族 古籍保护和开发利用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立 法、严格执法,协调好相关部门共同保护少数民族 古籍,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的法律意识,促进少 数民族古籍的持续性保护 ]。 2.2 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标准建设 杨长虹强调,制订少数民族古籍定级标准时, 必须考虑到相关标准的民族特殊性和可操作性,应 该坚持以标准化的核心内涵为基本设计理念、统一 标准框架、合理区分等级、科学界定条款、适度放宽 准绳等总体思路,以历史文物性原则、学术资料性 原则、艺术代表性原则、不唯时限性原则和民族平 等性原则等为指导原则 J。丛冬梅指出,《维吾 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古籍定级标准》是第一部关 于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整理保护的自治区级行业标 准,意义重大,在落实该《标准》的过程中,虽然会出 现各种问题,但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标准的完善是一 个动态的研究讨论过程,应该理性对待 。 3 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案例研究 3.1 区域少数民族古籍保护 区域性案例研究基本涵盖中国的各个少 数民族古籍重点集中区域,西北、西南、东北和东南 地区的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局面初步形成。张玉祥 认为,应加快西北边疆地区濒危少数民族古籍数字 化保护工程建设,构建西北边疆地区濒危少数民族 古籍保护的完整体系,整合西北边疆地区濒危少数 民族古籍保护的多方资源,完善西北边疆地区濒危 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最终确保西北少数民族古 籍安全_1 。程结晶通过对西南地区古籍文献保护 情况的现状调查,分析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古籍损 毁、古籍保护人才队伍建设、古籍生存环境等情况, 提出西南少数民族古籍保护首要任务是转变西南 地区图书馆古籍保护意识,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 职业素质n 。益西拉姆通过对国内藏文古籍文献 的保护现状进行总结,认为今后藏文古籍保护工作 应该首先建立起藏文古籍文献鉴定机构,配备相应 的藏文古籍文献学专家,充分发挥文献专家在藏文 古籍保护中的作用_l 。王观玉认为,应该通过构建 少数民族文献保障体系等措施保护水书,综合运用 多种方式开展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包括对“水书先 生”的抢救性保护[1 。 3.2 少数民族口述文献保护 少数民族口碑文献保护研究由单一对口述历 史文献保护转向对口述历史文献本身及其传承人 的综合保护。彭燕认为,西部口述历史文献资源在 西部地区图书馆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讨论了导致 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文献严重流失所存在的诸多原 因,提出将少数民族口述历史文献转化为有形档 案,探索建立永久性保存机制,尽快实现对少数民 族口述历史文献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策略[1 。彭燕、 卢云指出,征编少数民族口述文献时,必须以“针对 性、抢救性、真实性”为工作原则,实地征编方式与 网络征编方式相结合、由点到面地展开口述文献搜 集,然后对口述文献进行分类、整理,最终实现口述 文献的数字化保存与利用_1 。 3.3 流失海外少数民族古籍保护 在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和相关的支持 下,流失海外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的研究产生了一系 列的成果,为流失海外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提供了借 鉴。何红一分析了流失在海外的中国少数民族古 籍的主要类型、特点以及保护现状,提出相关部门 应当通力合作,统筹规划,设立统一的海外少数民 族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机构,并将其纳入国家文化遗 产保护的重要议事日程之中,以积极主动的姿态, 多途径地与海外相应机构建立中国少数民族古籍 整理与保护的协作关系,同时要吸收和鼓励海外学 人、团体参与海外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工作l_】 。赵 云提出流失海外的黎族古籍再生性回归途径,具体 包括:创建黎学书目数据库、建立馆际合作、实行招 标专项课题、加强对零散黎族古籍的编辑与制作、 黎族古籍数字化成果共享以及在世界范围收集黎 族古籍资源等l_1 。 4 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技术研究 4.1 少数民族古籍原生性保护技术 少数民族古籍原生性保护技术研究集中于对 汉族古籍原生性保护方法的借鉴。张玉祥指出,西 北地区少数民族古籍大量存在纸张泛黄、残缺、虫 蛀、字迹褪色、干裂、碎化、鼠啮、酸化、木简霉变、麻 质水渍、刻本变形和碑文脱落等现象,应该加强古 籍书库硬件设施建设,逐渐改善少数民族古籍保管 条件¨1 。葛维娜认为,少数民族古籍防火、防盗、防 尘、防虫、防潮、防腐等措施可以借鉴汉文古籍保护 方法,应该将库房通风、晾晒、置药防虫、装皮做套 等方法同时并用,实现少数民族古籍综合保护口 。 魏舰对少数民族古籍病害检测技术、清洗去污技 术、去酸技术、加固技术、字迹内容再现技术和灾害 损坏文献抢救技术进行介绍,认为必须掌握一定的 原生性保护技术,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少数民族 古籍 。 4.2 少数民族古籍再生性保护技术 近年来,以蔡珩、朱宗晓为代表的学者开始对 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技术和缩微技术的科学应用 进行反思。蔡珩认为,就技术的成熟、安全性和还 原性而言,少数民族古籍缩微复制技术优于数字化 技术,缩微复制品与少数民族古籍原件具有相同的 法律效力,在少数民族古籍的补充保存方面上更具 说服力。但在技术的实用性以及易操作性方面,少 数民族古籍数字化技术的优越性远超缩微复制技 术。为确保少数民族古籍再生性保护顺利实施,应 该建立统一的少数民族古籍再生性保护技术规范 标准、设立少数民族古籍再生性保护专项经费、加 强民族古籍文献再生性保护人才的培养以及利用 OCR技术实现民族文字与汉字的转换、建立少数民 族语音数据库等[2¨。柳凯华对广西地区旧方志以 及少数民族手抄古籍资源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进行 分层级分析,理清了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技术发展 的脉络,论述了广西地区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技术 未来的发展方向 引。朱宗晓指出,现阶段少数民族 古籍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将古籍文献扫描、录入计算 机并通过互联网实现共享,在此过程中,数码扫描、 全文录入等技术自身存在诸多不足;同时,由于少 数民族古籍数字化传播存在障碍,数字化的少数民 族古籍很难满足大众的求知需求和审美需求 。 5少数民族古籍修复研究 5.1 少数民族古籍修复原则 古籍修复原则是古籍修复实践的指导,其内涵 与外延的准确理解对少数民族古籍科学修复至关 重要。沈峥认为虽然少数民族古籍在载体材质、装 帧方式以及修复方法等方面与汉文古籍存在较大 差异,但是少数民族古籍修复必须与汉文古籍修复 坚持同样的原则,即整旧如旧原则、整旧如新原则、 最小干预原则和可逆性原则 。张平、吴澍时强调 少数民族古籍修复应该始终坚持“整旧如旧”为主 · 33 · 要原则,为贯彻这一主要原则,不能片面理解“最小 干预”原则的内涵,防止走向“不干预”的极端,选择 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材料时,应该以“使用相同材料 修补古籍”为基本原则 引。 5.2 少数民族古籍修复纸张 沈峥、甄昕宇初步介绍了云南少数民族中傣 族、纳西族、彝族和瑶族的主要古籍纸张类型,并提 出在修复少数民族古籍时,不能盲目使用通常的棉 纸、宣纸等,要使用各种民族手工纸分别对各民族 古籍进行修复[2 。张平、吴澍结合西夏文献、西域 文献、藏文古籍和彝文古籍的修复实践,认为少数 民族古籍修复“选用的补纸纸张与书册纸张材质基 本一致”才能保证修补用纸与书叶的协调统一,达 到预期修复效果,同时要用橡碗子对修复用纸进行 染色,保证修复后古籍色调的基本一致 。 5.3 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方法 少数民族古籍的纸张、墨以及装帧形式与汉文 古籍有较大差异,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方法也不完全 相同。杨楠郡结合《古籍修复技术规范与要求》介 绍了彝文古籍修复过程以及彝文古籍修复所应用 的主要方法,并对彝文古籍修复方法的发展进行整 体回顾口 。何红一、黄仪敏将传统古籍修复工艺与 现代物理、化学技术相结合,融合现代管理学思想 对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瑶族古籍进行修复,认为此 次修复实践“首开美国国会图书馆瑶族文献修复之 先河,为今后国会图书馆其他瑶族古籍的修复,以 及海外其他中国少数民族纸质古籍的修复提供范 例”[ 。 6 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研究 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人才是确保少数民族古籍 保护研究和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事业健康发展的前 提。丹增曲珍、次央认为导致目前藏文古籍修复人 才缺失原因主要有:社会对该专业认识不够,存在 职业歧视;缺乏科学的人才培养渠道;古籍修复人 员专业结构不合理等。建议通过举办短期的岗位 培训班、逐渐形成长期有效的培养渠道、建立专业 的古籍修复室、重视古籍修复人员的健康等方面逐 步解决藏文古籍修复人才缺失问题l2 。杨胜锋认 为,项目式培训能很好解决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人才 的供需矛盾,项目式培训采取“先观察后实践,边观 察边实践,先简单后复杂,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的培 训方针,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安全有效的古籍 · 34 · 修复人才培养模式 蜘。 7 十年来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的思考 目前国内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的文献数量 不断增加,但总体来说研究文献不多,且成果多为 研究论文和报道,持久性的专题研究成果较少,研 究专利、科研项目、相关著作十分稀缺。少数民族 古籍保护研究主要包括基础理论、保护规范化、实 证研究、保护技术、古籍修复和人才培养等,基本涉 及古籍保护的各个方面,既有理论研究,又有调查 研究,并且呈现多学科研究趋势。理论研究成果逐 渐增多,但缺乏系统性;少数民族古籍保律体 系建设必要性研究不断增多,但是一直无法提出推 动少数民族古籍保律体系建设的可行性方案; 实证研究数量呈上升趋势,涉及主题逐渐丰富,但 实证研究偏重于对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现状的介绍, 很少能提出具体性、针对性的保护途径;少数民族 古籍保护技术方面,偏重于再生性保护技术实践应 用介绍,缺乏对传统少数民族古籍再生性保护技术 的理论探究以及对少数民族古籍原生性保护技术 反思;少数民族古籍修复研究多为主观经验性论 述,修复方法以及修复材料选择有诸多值得商榷之 处;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策略的研究也多为 笼统的培养方式介绍,缺乏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分 析,指导作用有限。另外,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的研 究力量比较分散,高质量的研究队伍尚未建立。 笔者认为,要推动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理论研究 与实践探索的进一步深入,未来一段时期内应该着 力的重点是:(1)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基本理论 研究。及时总结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实践,加强中国 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的理论体系建构。(2)加强少数 民族古籍保制建设研究。借鉴国内外相关立 法建设,科学论证少数民族古籍保律体系建设 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技 术研究。分析传统汉文古籍原生性保护方法对于 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的适用性,继承少数民族古籍保 护的传统技术和方法,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 BDRS)在少数民族古籍再生性保护技术方面的研 究成果与技术应用。(4)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材 料研究。开展少数民族古籍纸张与修复用纸物理 成分和化学成分鉴定,多学科合作分析染纸配色材 料选择,逐步建立“少数民族古籍修复材料知识 库”。(5)深入开展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个案研究。 充分考虑不同少数民族历史背景、文化水平、区域 财政状况以及“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相关要求,考虑 不同少数民族古籍载体、装帧等方面的特殊性,对 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展开针对性、持久性的研究。另 外,应建设一只强有力的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队 伍。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力量的薄弱一直制约 着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的质量和实践进展,加强少数 民族古籍保护研究队伍建设,可为未来少数民族古 籍保护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包和平.中国少数民族文献学研究[M].北京:国家图书 馆出版社,2009:1—6. r-zj党燕妮,郭向东,.敦煌少数民族文献举要[J].图书 与情报,2014(2):31—38. [3]郭向东,段小虎.我国西部少数民族文献保护的制度设 计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4(2):20—26. E4J王文兵.文化传承视域下民族古籍文献资源建设研 究——以恩施州土家族古籍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 究,2015(1):56—59. r-51阳广元.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古籍保护利用现状与规划 [J].图书情报工作,2013(s2):108—110。 [6]肖安云.略论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古籍收集与开发r-J].情 报杂志,2OlO(S1):324—326. [7]文毅.论水族水书文献的保护与利用r-j].图书馆建设, 2009(6):18—20,25. [8]郭俊,吴正彪.让法治建设推动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传 承[N].贵州民族报,2014—12—08(A03). [9]杨长虹.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之我见[J].图 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5):119—121. [-tol丛冬梅.少数民族文字古籍定级标准研究EJI.图书馆 学刊,2014(1):20—22. [11]张玉祥.西北边疆地区濒危少数民族古籍保护研究 r-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6(8):92—96. [12]程结晶,朱逊贤.西南地区图书馆古籍文献保护的现状 分析r-J3.新世纪图书馆,2012(3):71—76. [13]益西拉姆.国内藏文古籍文献的保护现状EJ].民族学 刊,2012(6):54—58,99. [-14]王观玉,张娅妮.水书文献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探 讨[-J1.图书情报工作,2009(9):74—77. [15]彭燕.西部口述历史文献资源的开发与永久性保存机 制研究——以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J].图 书馆,2O10(4):105—106. [16]彭燕,卢云.原生态文化视野下少数民族口述史料的保 护研究——以土家族为例[J].图书馆,2017(4):96 ~99. [17]何红一.海外中国少数民族文献的保护与抢救——以 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国少数民族文献收藏为中心[J1.江 西社会科学,2010(12):168—173. El81赵红,陈秀云.黎族古籍文献流散轨迹与再生性回归策 略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0(4):151—154. [19]葛维娜.锡伯族古籍整理工作的现状及思考[J1. 地方志,2013(1):43—45. r-2o]魏舰.论西南少数民族文献的保护与利用[D].西南民 族大学,2013:20—24. [21]蔡珩.贵州民族古籍文献再生性保护探析EJ].贵州民 族研究,2O17(7):75—79. [221柳凯华.广西地区特色古籍资源数字化研究[D].广西 大学,2o15. Ez3]朱宗晓,王江晴,田微,等.少数民族古籍的数字化传播 r-j].图书馆建设,2013(3):23—26,29. [24]沈峥.浅析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与汉文古籍修复的异同 r-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6):61—63. r-zs ̄张平,吴澍时.古籍修复案例述评EMI.北京:国家图书 馆出版社,2012:166—172. [26-]沈峥,甄昕宇.云南少数民族古籍修复研究[J].云南民 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Ol1(2):60—63. [27]杨楠郡.修复彝文古籍基本方法回顾r-j].云南档案, 2ol3(4):35—37. r-zs ̄何红一,黄仪敏.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瑶族“过山榜”的 发现、修复及意义[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入文社会科 学版),2015(1):61—64. [-29]丹增曲珍,次央.我国藏文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几点思 考EJI.科技,2017(6):21—22,30. [-30]杨胜锋.项目式培训古籍修复人才——加快少数民族 地区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一个有效模式r-c1.//第十 一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 】1 5一l17. 作者简介:石庆功(1992一),男,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 馆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古籍保护、古代文献学。 徐 曼(1995一),女,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情报研究 生,研究方向:古籍保护。 都哲如(1998~),女,郑州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本科 生,研究方向:古籍文献学。 (收稿日期:2018一O1—26责任编辑:张晓霞) (下转第11页) · 35 · 作,2012(9):83~86. 讨~以喀什大学为例L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5): 59~61. [183曾咏梅,余成,郭晓彬,等.基于精准扶贫的农业高校 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以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为例 [J].晋图学刊,2017(1):46~58. 219]梁海清,地方高校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与利用:以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 学刊,201i,3i(4):129—130. [2O]丁明霞.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参与文化精准扶贫的探 作者简介:徐斐(1983一),女,硕士,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图书馆助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 崔宝玉(1963一),男,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图书馆馆员,研 究方向:图书管理。 (收稿日期:2018~05—22责任编辑:孙炜) Research on Knowledge Poverty Allevia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Xu Fei Cui Bao—yu Abstract: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task for China to accomDlish the goal of“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in 2020Knowledge poverty allevia— . tlon plays an ̄mportant role in poverty alleviation.Focusing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eak ntormation awareness,poor information capability,low leve1 of information demand and lack oI local cuItural identity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university libraries should highlight the ad— Vantages ot umverslty talent resources and library expertise in the course of povertv a11ev1‘a— tlon.U nlvermty libraries may carry forward knowledge poverty alleviation form four aspects: trammg more college students to be the promoter of rural reading;improving impoverished peoPle s int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Innovating cultural life service platform;enhancing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al resources. Key words:University Library;Precise Poverty Alleviation;Knowledge Poverty Alleviation ●I ●●ii●¨¨●¨¨● ● (上接第35页) Review on the Ancient Books Protection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of China for the Past Decade Qing—。gong Xu Man Du Zhe—ru Abstract:For the past decade(2008—20 1 7),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books of the ethnic mi— nont eS has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in the academic circle and the industryCertain achieve— . 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basic protection theory research,standardized research,empiri— cal research,technology research,restoration research and current status of talent training research·However,there are also some problems.We should further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basic theories’legal construction,protection techniques,restoration materials and case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books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Ancient Books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Ancient Books Protection;DeveloD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