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农林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农林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来源:保捱科技网
2015年10月教育教学论坛Oct.2015第42期EDUCATIONTEACHINGFORUMNO.42农林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陈淑伟,王俊儒(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712100)摘要:有机化学是应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针对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体会,在课时和教材建设,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手段更新,师资队伍建设,考核方式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证明,这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有机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2-0092-02

有机化学作为应化专业四大基础课程之一,学习+,共128学时。保证时间,才能让学生全面了解基结果直接影响后续课程如有机合成化学、有机立体化础有机化学知识,掌握基本化学反应及原理。其次,教学、高等有机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等各门课程的学习,材的选用,我们一直选用胡宏纹版的《有机化学》,这同时影响学生毕业后考研或就业的方向选择。农林院本教材有些轻理论,偏合成和机理。基础有机化学,要校有机化学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几乎涉及所有重在“基础”,强调从整体上初步理解有机化学知识体的专业范围,包括在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葡萄系。鉴于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和考研内容范围,我们酒、生物技术、动物科学、植物科学与技术等各专业以胡宏纹版的《有机化学》教材为主,王积涛版《有机中。随着有机化学学科的快速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化学》和刑其毅版《基础有机化学》为辅,从基础概念深化,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让应化专业学生在农林院到官能团的性质,再到化学反应及合成方法,最后是校的各专业中凸显“专业”优势,为下一步的专业课及机理,由简入深地完成教学课件制作及课堂讲解。另其他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外,从裴伟伟版《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析》和朱玮版题之一。针对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有机化学学习指导-解读、解析、解答和测试》中精选弊端,结合学科特点,我们在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体系类型丰富的教学例题来增加课堂练习环节,使学生更的构建及改革上进行了探索,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进好理解所讲知识要点、突破教学难点,为增强教学效行了尝试:增加课时、选用合适教材;调整教学内容、果奠定基础。理论和实验相结合;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高水二、调整教学内容,理论和实验相结合平教学团队、设置2+2上课模式;增加随堂测验、课程适当增加课时数,确定选用教材后,我们对章节论文设计、增设presentation等考核方式。这四方面的工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整合,例如将第二十四章的碳-碳作显著提高了应化专业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在重键的加成反应调整到第七章的烯烃和二烯烃之后教学反馈中评价较好。讲解;将第四章的对映异构和二十一章的立体化学内一、课时及教材建设容合并;将第八章的芳烃、第二十五章的芳环上的取以前应化专业有机化学课程设置为两个学期,代反应以及第三十一章的芳香性也进行了合并。我们+40,共104学时。以胡宏纹版的《有机化学》教材为还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取舍,如自学质谱、类脂、例,上、下册共三十一章,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对萜类和甾族化合物等。每章节内容讲完之后会适当介教学内容反复精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也只绍与之相应的有机化学拓展性知识和化学发展史。考能将书中的基础内容点到为止,很难顾及学生的消虑到应化专业没有设置专业外语课程,所以在基础有化、理解能力,更谈不上学习兴趣的培养或知识扩展,机化学课上我们适当增加双语教学内容,一方面为后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思路,慢慢放弃有机化学续的有机立体化学全英文授课做铺垫,另一方面,也的学习。另外,由于时间,没办法在课堂列举相应让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查找英文文献更加得心应手。实例或集中讲解每章节的课后习题,结果导致很多学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以往都是实验生反映,课堂上教师所讲的内容听懂了、理解了,但做课比理论课晚一学期,理论和实验不同步,达不到预课后习题却无从下手。所以,课程改革首要解决的问期的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现在,我题就是保证课时数,我们将有机化学课时数调整为们开展理论课教师兼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理论课和-92-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15年10月教育教学论坛Oct.2015第42期EDUCATIONTEACHINGFORUMNO.42实验课同步进行!将理论学习直接应用到实验中,从题库。另外,不定期邀请国内外高校的有机化学教学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引出基本理论和规名师来校示范教学,对教学团队成员进行培训,提高律,增加真实感。该模式可以及时反馈实验中出现的教学团队成员的授课能力。问题,然后在理论课上针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理以前应化专业四个班,120人左右的课堂,坐在后论分析。另外,我们还将实验内容划分为基础实验、综面的学生有时根本听不清教师在讲什么,很难达到师合性实验和创新实验。基础实验重在有机实验操作技生互动,课上经常出现玩手机、睡觉、聊天、学其他课能的全面训练,针对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重操作,轻程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将大班化成小班,即设设计的现象,在完成基础实验后,增设1~2个综合实验置成2+2的上课模式。这样,课前、课上提问或者课堂和创新实验,即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查阅大量的文上互动困难的现象都得到了缓解,增加互动,拉近了献,设计实验方案、合成、处理、测试、分析实验结果师生距离,有机化学的学习良性循环,有效提高了教等,以此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学质量和效果。三、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建设五、考核方式建设传统有机化学教学手段是简单地将教材内容搬以往有机化学的考核方式是平时成绩占30%,期到屏幕、黑板上;或者一味地教师讲,学生听,课堂乏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的评定以出勤和作业为味,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面对无法阻挡的技准,靠点名评定出勤,浪费时间;一百多人的课堂,不术进步,我们也勇敢尝试新技术,提高教学质量。首可避免地存在作业抄袭现象。因此,以出勤和作业来先,选用多媒体授课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大量的信息评定平时成绩存在很大弊端。基于这些问题,我们对引入课堂,以丰富的背景材料支撑教学内容,教学效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首先,增设随堂测验环节。一学果非常好。动画技术的运用使教学课件的设置符合学期进行四次随堂测验,用以督促学生及时复习所学知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过程,以直观的方式揭示化学的识。这样,一方面减少学生期末的考试负担,另一方面思想本质,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机理的理前几章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为后面章节的学习打好解。其次,重视模型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它比单纯的基础。其次,增加设计性、综述性的课程论文设计。文语言描述更加形象、逼真、生动,无疑会提高教学效献查阅、分析讨论、综述写作,这一系列工作的完成,果。再次,我们试图尝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统的对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缜密性要求很高,能够真实地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反映出学生在有机化学方面的理解水平,同时也为以下练习。与传统课堂不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奠定良好基础。最后,增设pre-学生课下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sentation环节。学生自由选择发表内容,如有机化学课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程学习感触;感兴趣的某类反应;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识的运用等,让学生成为老师,老师成为导师,从“以也可以把自己的实验内容、结果、收获等和大家分享。教为主”慢慢过渡到“以学为主”,让教与学真正相长,通过上述五方面改革措施的实施,我们初步构建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我们充分利用网络了适合农林院校应化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体系,该教媒介,利用FTP进行课件公开,方便学生查阅;创建QQ学课程体系可以使学生较准确地把握有机化学的学群进行讨论和答疑,并在QQ空间上将典型问题列出习方向,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有并加以解释,这种方法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且机化学教学改革需要不断进行观念和方法更新,我们可以及时获得疑难问题的针对性解答,有效提高了教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为学学效果。生服务、为教学服务。四、教学团队和2+2上课模式建设参考文献:

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对本科教学质量的[1]胡宏纹.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提高尤为重要。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都是一位教师独[2]王积涛,王永梅,张宝申,胡青梅,庞美丽,等.有机化学立承担所有的教学任务,包括课件制作、授课、批改作[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业、答疑、出卷、阅卷、成绩录入等,使教师力不从心,[3]邢其毅,徐瑞秋,裴伟伟,裴坚,等.基础有机化学[M].北达不到最佳的授课状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组建了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由师德好、业务精、有能力的教授为主,有发展潜力的[4]裴伟伟.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中青年教师为辅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团队。老教师培社,2006.

养青年教师,充分发挥其传、帮、带作用。团队除上好[5]朱玮,刘汉兰,王俊儒,等.有机化学学习指导———解读、解析、解答和测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每一次课外,成员之间定期讨论教学内容,整合思路,[6]王俊儒,马柏林,李炳奇,等.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集思广议,搜集整理教学资源和备课元素,制作有机教育出版社,2007.

化学电子教案及编写适合学生期中、期末和考研的习-93-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