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建设
广西医科大学成立于1934年,是全国建校较早的22所医学院校之一、是全国最早定点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的8所医学院校之一、是广西最早开展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高校、是广西最早获得全国就业50强高校、是以医学为特色优势,医学相关的理、工、文、管、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广西省属重点大学。
自1934年成立以来,广西医科大学始终以“造就本省人才,为本省之用”为己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拥有的12所直属和非直属附属医院遍布广西区内各大城市,为壮乡百姓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学校坚持“顶天立地”的办学理念,培养出的5万余名各层次毕业生中,既有在防治地方常见疾病中取得重要成果的拔尖创新人才,也有面向基层、服务社区的全科医生,引领广西高等医学教育、医学科学研究和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发展。
在新的发展时期,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提出的, 到2020年广西与全国人民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广西医科大学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解决紧缺医护人才需求。学校以建校80周年为契机,借全区高校改革试点的东风,于2015年提出了重点做好拓展发展空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改革凝练特色3项工作,重点打造地中海贫血、肝
癌、鼻咽癌防治3大研究中心,重点建设5所直属附属综合医院或院区的“3+3+5”发展目标。自治区和上级有关部门十分关心和支持广西医科大学的发展,原卫生部,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农工党陈竺曾先后两次到校调研,彭清华、陈武、李康常委多次亲临我校武鸣校区等教学医疗一线,帮助解决办学中存在的困难,指导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国内一流地方医科大学”。目前,学校正按照自治区和的要求有序推进各项工作,临床医学专业是广西高校进入ESI前1%学科中排名最前列的学科。
医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科学,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2012年,以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第一期计划为契机,学校建设了“民族地区卓越医生大楼”,充实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等实践教学场所,并整合了医学多学科实验教学平台,于2015年建成了广西医学院校第一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极大地推动了学校临床技能和实践教学,为中高端医学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医学包括人体解剖形态、身体机能、病理生理等基础课程,是医学教育的基础,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广西医科大学历来重视基础学科的建设,新世纪初就在国内较早开设形态实验课程和机能实验课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和创新能力。但随着医学教育发展,学校的基础医学实验室就逐渐显露出场地不足、设备老化、功能不全、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难以满足日常教学需要,迫切需要建立符合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经过反复论证,学校规划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基础上,按“强基础、重能力、提质量”要求,计划投资1.8个亿,按照PPP建设模式,建成建筑面积3.8万m的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构建起包括基础教学实验室、专业教学实验室、综合实验训练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为一体实验综合楼,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起虚拟与实际、论证与创新相结合的实训基地,按照“填平补齐”原则,逐步形成基础与临床一体化的完整医学实践教学条件,为学校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对中西部地区高等医学教育起到引领和示范,更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国际医学教育的交流和共融。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民生幸福系于医疗。在广西医科大学这块青葱秀美的土地上,全校师生正以高昂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在自治区、和教育厅的领导下,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