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5期 西部探矿工程 1 ‘石土上程。岩土工程・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滑坡勘察中的应用 代 涛 ,李福庆,薛宝林,付金强,张 丽 (华北地质勘查局五一九大队,河北保定071051) 摘要:查明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才能进行有效地治理。工作中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对北京撞道 口村滑坡进行探测,结果显示滑坡体与滑床间存在明显的电性差异。通过电阻率异常形态、高低阻 等特征的分析,推断出覆盖层厚度、滑动面位置及基岩埋深,为滑坡治理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滑坡体;滑动面 中图分类号:P631.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5716(2015)05—0001—02 1概述 滑坡危害巨大,常常给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 性为石英二长岩、花岗斑岩。滑坡体所在的斜坡,除部 分地段被第四系覆盖,其余多为基岩裸露区,且坡面陡 峭,结构复杂,岩石成分兼有安山质、粗安质岩石、火山 碎屑岩、石英二长岩、花岗斑岩。 根据现场踏勘调查,通过对沟谷内裸露基岩断面 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消除滑坡隐患,须对滑坡体 进行勘察,以查明滑坡体形态、规模、覆盖层厚度、滑动 面位置等特征,从而为滑坡的有效治理提供依据。 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是将电阻率剖面和电阻率测 深结合在一起的勘探方法,其原理主要是通过人工供 电,在地下建立一个稳定电流场,通过测量目标体与周 围介质间的导电性差异而形成异常电场,并结合测区 内地质和电性参数,从而解决实际工程地质问题。该 的观察和人类工程开挖沟槽等显示的情况,滑坡体主 要以人工堆积层、第四纪沉积层和基岩地层。第四纪 沉积层电阻率一般为90~220Q・ITI;人工堆积物中的块 石、碎石土电阻率一般为150 ̄640Q・m,体积较大块 石、块石及碎石电阻率一般为300~1500Q・m;块石、碎 石土层分布不均匀,有的以块石为主,电阻率一般为 600 ̄1200Q.m,大者可达几千欧姆・米;有的以碎石土 为主,电阻率一般为100 ̄300a・1TI。滑坡体一般来说 比较松散,地表水容易下渗,导致电阻率降低,特别是 方法具有布极一次完成、采集信息量丰富、物理解释直 观、探测能力强、观测精度高等特点,近年来在滑坡勘 察中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中主要采用高密度 电阻率法对北京撞道口村滑坡进行探测,取得了较好 的勘察效果,为后期的工程设计及治理方案提供了地 球物理依据。 2测区地形、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在滑坡体部位;滑坡体与未滑动部分的地层在电阻率 值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相差几十至几百欧姆・米。 3数据采集与处理 测区内地形较陡,整体呈西南高北东低,地面高程 海拔标高240 ̄487m,为一起伏较大的阶梯状斜坡,自 然坡度角区约为55。~75。,部分岩质边坡近乎直立,沟 床纵坡l5。。治理区沟谷发育,走向南北,多呈“V”型及 “U”型,谷宽20 ̄60m,沟谷内第四系残坡积物较厚。 测区地质构造较复杂,断裂及基岩节理裂隙均较 发育。区内地层主要有第四纪沉积层(包括全新统残 为探测滑坡体形态、覆盖层厚度、滑动面位置等情 况,野外布置1条北东向测线,长度120m,贯穿整个滑 坡体(图1)。 仪器使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WDJD-3多功能 数字直流激电仪60道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系统(图 2)。考虑到滑坡体地表条件复杂,故野外数据采集采 用a排列(温纳装置);因受地形因素的,断面测线 布置60根电极,电极距2m,记录层数16层。 坡积物、洪积物)和侏罗系上统髫髻组地层。岩石组合 较为复杂,以中性安山质、粗安质岩石为主;侵入岩岩 收稿日期:2014—10—27 野外工作结束后,室内处理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 第一作者简介:代涛(1983一),男(汉族),河北保定人,助理工程师,现从事工程物探技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