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茶艺与茶道

茶艺与茶道

来源:保捱科技网
茶艺与茶道

初看到这个课程感到很新奇,茶艺与茶道,好似一对双胞胎!漫漫才了解到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茶艺‛一词最早泛起于七十年代的。为了弘扬茶文化、推广品饮茗茶的民俗,有人提出使用‚茶道‛一词。但是有人以为‚茶道‛固然中国自古已有之,却已为日本专美于前,假如面前继承使用‚茶道‛恐怕引起误会,认为是把日本茶道搬到来。其实之前我也有这样的误解。真正了解了才真正懂的了,不由得觉得自己知识的肤浅。

中国是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历史,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茶有健身、治疾之药物疗效,又富欣赏情趣,可陶冶情操。品茶、待客是中国个人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坐茶馆、茶话会则是中国人社会性群体茶艺活动。中国茶艺在世界享有盛誉,在唐代就传入日本,形成日本茶道。

饮茶始于中国。茶叶冲以煮沸的清水,顺乎自然,清饮雅尝,寻求茶的固有之味,重在意境,这是茶的中式品茶的特点。同样质量的茶叶,如用水不同、茶具不同或冲泡技术不一,泡出的茶汤会有不同的效果。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讲究茶的冲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泡好茶,要了解各类茶叶的特点,掌握科学的冲泡技术,使茶叶的固有品质能充分地表现出来。

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西汉时已有饮茶之事的正式文献记载,饮茶的起始时间当比这更早一些。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汉魏两晋南北朝时期。 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于茶道而存在。我们这里所说的‘艺’,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艺茶之术;我们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 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结果。茶艺、茶道的内涵、外延均不相同,应严格区别二者,不要使之混同。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艺。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文化之间。

中华茶道的精神 ,中华茶艺协会第二届大会通过的茶艺基本精神是『清、敬、怡、真』,释义如下: 『清』即『清洁』、『清廉』、『清静』及『清寂』之清。『茶艺』的真谛,不仅求事物外表之清洁,更须求心境之清寂、宁静、明廉、知耻在静寂的境界中,饮水清见底之纯洁茶汤,方能体味『饮茶』之奥妙。 喝茶、品茶、茶艺与最高境界——茶道 喝茶:将茶当饮料解渴。

品茶:注重茶的色香味,讲究水质茶具,喝的时候又能细细品味。 茶艺:讲究环境、气氛、音乐、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等。

最高境界——茶道:在茶事活动中融入哲理、伦理、道德,通过品茗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达到精神上的享受。

茶艺与茶道共同构成了中国的茶文化。以茶雅心 , 通过茶艺活动来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其中的品尝名茶,鉴赏茶具,观看茶艺表演,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可以陶冶情操。因此,有利于人的心态平衡,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以茶敬客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市场竞争下,紧张的工作、应酬、复杂的人际关系,都给人或多或少的压力。参与了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松,以应付人生的挑战,通过以茶敬客,有利于人们之间和诚相处;以茶行道。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生活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人心浮躁,心理易于失衡,人际关系趋于紧张。以‛和‛为核心的茶道精神,提倡和诚处世,以礼待人,对人多一点爱心,一份理解。

泡茶之前我们要选具。绿茶花茶宜用三头盖碗,(绿茶也可用玻璃杯)90℃左右的沸水,投茶3克左右,先冲入少许水作温润泡,后注适量水,三分钟左右即可饮用。乌龙茶宜用宜兴紫砂等小壶小杯,投茶量占壶内腔1/3体积,100℃沸水,先注水作温润泡,在10秒左右时将水倒掉,俗称洗茶,最好始终保持沸水温度,正式泡茶在1分钟左右将茶汤倒出,对火味儿(北京人说糊味儿)重的乌龙茶,要少投茶,水在10秒左右出壶。 绿茶,花茶宜在杯中余1/3水量时再续水,一般只冲泡三次。红茶:用沸水冲泡,可清饮,也可调饮。加糖,加牛奶,加果汁,也可制成泡沫红茶作冷饮。

茶和与之配套的茶具、方法之外,要用好水,水的标准除了卫生标准外,应无异味,这样泡茶,才能喝出香味儿来。3.什么叫粗茶细喝,细茶粗喝?以北京人喝花茶为例:粗花茶,梗大叶粗,投茶量要少,水要开,此为细喝。精制花茶,叶嫩芽鲜,味薄汁少,要多投茶,用落开水,或热水机中的开水,此为粗喝。细喝粗喝要根据茶的特点,你自己认为不好喝的茶不妨少投茶,喝淡茶兴许能喝出点什么别的味道来。我比较喜欢绿茶,泡茶的步骤我就以绿茶为例。

绿茶的冲泡,相比于乌龙茶,程序非常简单。根据条索的紧结程度,应分 为两种。然而,无论使用何种方法,第一步均需烫杯,以利茶叶色香味的 发挥。

1 外形紧结重实的茶

1) 烫杯之后,先将合适温度的水冲入杯中,然后取茶投入,不加盖。此时茶叶徐徐下沉,干茶吸收水分,叶片展开,现出芽叶的生叶本色,芽似叶如旗;汤面水汽夹着茶香缕缕上升,如云蒸霞蔚。如碧螺春,此时

则似雪花飞舞,叶底成朵,鲜嫩如生。叶落之美,有‚春染海底‛之誉。

2) 一段时间之后,茶汤凉至适口,即可品茶。此乃一泡。茶叶评审中,以5分钟为标准,茶汤饮用和闻香的温度均为45-55C。若高

于60C,则烫嘴也烫鼻;低于40C,香气较低沉,味较涩。

这个时间不易控制。如用玻璃杯,我一般用手握杯子,感觉温度合适即饮; 如用盖碗,则稍稍倒出一点茶汤至手背以查其温度。完全依靠经验,所以

实践是最重要的。

3)第一泡的茶汤,尚余三分之一,则可续水。此乃二泡。

如若茶叶肥壮的茶,二泡茶汤正浓,饮后舌本回甘,齿颊生香,余味无穷。 饮至三泡,则一般茶味已淡。

此种冲泡方法,除碧螺春外,同样适合于平水珠茶、涌溪火青、都匀毛尖、君山银针、庐山云雾等较紧结的茶。 2 条索松展的茶

这些茶,如采用上述方法,则茶叶浮于汤面,不易浸泡下沉。应采用如下 方法:

1) 烫杯后,取茶入杯。此时较高的杯温已隐隐烘出茶香。

2) 冲入适温的水,至杯容量三分之一(也可少一些,但需覆盖茶叶)此时需注意的是注水方法。茶艺馆中,普遍是直接将水冲击茶叶,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妥。这种茶本身比较舒展,无需利用水的冲力,反而易烫伤嫩

叶。我采用的方法是,如用玻璃杯,则沿杯边注水,盖碗则将盖子反过来贴在茶杯的一边,将水注入盖子,使其沿杯边而下。然后微微摇晃茶杯,

使茶叶充分浸润。此时茶香高郁,不能品饮,然恰是闻香最好时候。

3) 稍停约两分钟,待干茶吸水伸展,再冲水至满。冲水方法如前。此时茶叶或徘徊飘舞,或游移于沉浮之间,别具茶趣。 4) 其它步骤,皆与紧结茶相同。

合适这种方法的,有六安瓜片、黄山毛峰、太平猴魁、舒城兰花等。有些条索不是特别紧结亦非特别松展的茶,两种方法均可,也是各人的习惯而已。

‚以茶雅心,以茶敬客,以茶行道‛正是引导我学习的,而《闻香识女人》的画面也是它们的精神所在。茶学知识渊博宏大,几天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悟一些茶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