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传播学 考试

传播学 考试

来源:保捱科技网
传播学考试题

填空∕选择

1. 共通的意义空间,意味着传授双方对符号的理解有共通的理解,否则传播过程本身就不

能成立,或传而不通,或导致误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

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2. 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即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

传播、大众传播。

3. 我们可以把迄今为止的人类传播活动区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时代、文字传

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电子传播时代。

4. 所谓社会信息,指的是“信息成为物质和能源同等重要甚至比之更加重要的资源,整个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信息为价值核心而得到发展的社会 5. 历史唯物论认为i,意义并不是什么神秘的、虚无缥缈的东西,相反,他是人的社会存

在和社会实践的产物。

6. 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人内传播不外乎个人内部的意识、思维、心理活动。

7. 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8. 所谓群体,指的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

集合体。

9. 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聚集现象。例如火灾、震后群众

,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种族冲突,物价上涨流言引起的抢购高潮。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

和破坏。(填空或选择)

10. 集合行为虽然是一种自发的反常现象,但它的生产时有条件的。一般认为,集合现象的发生需要三个条件:1.结构性压力,2.触发性事件,3.正常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

常状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选择题)

11. 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有哪些:1.公共宣传 2.广告宣传 3.企业标识系统宣传。(选择题)

12. 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1.环境监视功能 2.社会联系与协调功能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

赖特的“四功能说”:1.环境监视 2.解释与规定 3.社会化功能 4.提供娱乐 。(填空和选择)

13. 确切的说,近代大众传播的特点,应该以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志。

14. 社会责任理论是强调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义务的理论,它是

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 15.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人类进入大众社会的一个分界点。

16. 分众不仅体现在受众的社会关系结构中,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也呈现出专业化和分众

化的趋势。

17. 以报刊、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三个层面是:1.环境认知效果 2.价值

形成与维护效果 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选择题)

18. 在大众传播的所有信息中,新闻是公共性、公益性最强的信息。(填空或选择)

19.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的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

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也可能是名词解释或简答)

名词解释(答案不全面的话,见题后页码)

1. 传播障碍包括结构与功能障碍。传播隔阂则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

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的隔阂等。P9 2. 象征符具有不同的性质:1.象征符必须是人工符号,是人类社会的创造物;2.象征符不

仅能表示具体的事物,而且能够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事物;3.象征符不是遗传的,而是通过传统,通过学习来继承的;4.象征符是可以自由创造的,这就是说象征符在与其

指代的事物之间不需要有必然的联系,它们的关系具有随意性。P36

3. “第三人效果”概念:1.他是一种普遍的感知定势,即在评价大众传播的影响之际,通

常认为最效果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而是在“他人”(广义上的第三人)身上。2.“第三人效果”也是一种说服或宣传技巧,类似我国的“声东击西”,“欲擒故纵”,“围魏救赵”

等成语中所蕴含的操控谋略。3.“第三然效果”指的也是大众传播的现实影响的一种发生机制。P221

简答题(论述题)

1.现代社会传播的特点作用。P7

主要体现在:

1.大众传播是专门传播机构伴随着近现代印刷、电子传播技术从事的有组织的传播活动。 2.传播对象是广泛而分散的、不定量多数的一般社会成员。 3.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 4.传播内容是公开的,有别于私下或内部的传播活动

5.大众传播也有反馈机制(如读者来信或视听众热线电话、短信参与等),但这种反馈活动一般是滞后的,受众对传播过程缺乏即时的干预能力。

2.传播过程的特征(特点)P54 1.传播过程具有动态性。 2.传播过程具有序列行。 3.传播过程具有结构性。

3.内省是思考是什么(意义)P67

内省是人对自己的一种反思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内传播形式。内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日常的、长期的自我反思活动,它以完善个人的品德和行为为目的,具有明显的长期性目标性和连贯性。另一种是短期的,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目的的自我反思活动,称为“内省式思考”。

4.群体的成立、生存和发展需要一些条件,最基础的三项是:P80 1.共同的目标和关心事项,这是群体凝聚的核心。

2.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也就是个人参加群体并愿意为之付出贡献的动机。 3.群体与成员、成员与成员间的传播互动机制,即群体传播。

5.三种不同的技术道德观:P116

1.技术“善”论,其核心观点是一切进步的原动力,技术能够解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本问题。。。。。。(自己总结啦啦啦啦) 2.技术“恶”论,这是一种从本质上否定技术的观点,认为技术室万恶之源。。。。。(自己总结啦啦啦啦)

3.技术“中性”论,认为技术本身无善恶,它无非是中性的工具和手段。。。。。(自己总结啦啦啦啦)

6.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也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的主要原理原则:P141 反映了自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一整段,不打了,背去吧)

7.我国目前的传播制度及其基本规范包含的内容:P147(必考) 其一,二,三,四。。(自己总结啦啦啦啦)

8.“培养分析”意义:P205

培养分析是以一定得社会观和传播为出发点的。。。。。。。(一整段,不打了,背去吧)

打完收工,最后偷懒了。哈哈

旭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