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意识分析 罗亚萍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摘要】当代青年价值观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凸显为多元化倾向,他们注重个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并且把自身的价值观和社会的发展理性地结合起来,从而表现出一种能动的适应。审视和评判当代青 年人生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意识及表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青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拓宽教育的 途径,最终促进和谐社会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人生价值观个人主义意识理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9-5549(2011)09—0051—02 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意义、人生价值以及怎样实现 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根本看法。青年的人生价值观是青年社会 行为的源泉和动力,是青年成长的方向问题。作为跨世纪的 代青年,他们将成为世纪的中坚力量,其人生价值观上的 选择不可避免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内涵及影响。当代青年是担 负和决定社会未来的群体,而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人生价值观 和个体自我意识形成的时期。当代青年价值观中的个人主义 凸现出很多与以往不同的特征。 一一、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个入主义的体现及特征 (一)人生价值观传统和独特兼有 在当今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人生价值赖以生 存的客观基础正在动摇,人的传统道德观念与价值尺度面临 着一个重新选择和建立以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不可避免地, 当代青年的人生价值观念也发生着变化。当代青年的人生价 值观既有传统的一面,又有其独特的一面。一方面,大部分 年轻人同意“个人利益应该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认同 “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同意“奉献与 索取应该是平等的”,他们也希望能够旱些担当起责任,学 会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但另一方面,在遇到涉及个人 价值和利益关系时,当代青年往往表现出利己的价值观, 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利益、满足个人欲望 传统的价值观中 “温、良、恭、俭、让”等价值观和道德已经被个性自由所 取代,更注重自我感觉。 不是以社会的评价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惟一尺度,个体内心 的快乐达到对自己社会角色的认同。工作已不再停留在谋生 手段的初级阶段,而进入到了寻求发展的更高阶段。注重开 发自己的潜能、实现自身价值,已经成为支配青年择业的重 要因素。 第三,在人生幸福和理想方面,“事业”和“家庭”并 重是多数青年的选择。在当代青年的人生理想中,事业的成 功和家庭的幸福已被置于同等地位,事业和家庭是人的幸福 感的主要来源,青年们从过去片面重社会评价、重信义、重 名节而转变为具有较强意识、自我意识的一代,他们更 看重社会提供的机遇和自身的情感;女性从过去明显的依赖 性、依从型转变为追求人格、追求平等权力的新形象。 高扬自我是对传统社会压抑主体意识的反动,“自我”“人 性”中的积极性、自主性、主体性不言而喻值得倡导。 (--)价值取向逐渐多元化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导致文化结构呈现多元化,青年 面临的是多种价值观的碰撞,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相对性, 他们的思想变得具有跳跃性和不稳定特征。社会现实的变化 如上大学不再是成功的惟一途径, “韩寒”的成名和追随者 显然开辟了这一时代的年轻人对于自我价值实现的另一条通 道。尤其是全球化和现代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给他们带来了 很多实现梦想的可能,他们打破了传统的价值体系,逐渐通 过各种方式确立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感。 (二)人生价值观生活化 首先是消费价值观方面,年轻人的精神消费领域流行 “快餐文化”。在消费习惯方面,越来越多有时代感,并更 加具有社会意义,成为文明的尺度。在消费模式方面,他们 更注重个人偏好,不会在乎其他群体怎么看。在大众传媒方 面,因特网以强大的信息资源和高度自由的传递对青年形成 了强大的吸引力。他们将网络当做一个与外界交流的重要通 道,喜欢在网络上发帖、灌水、点评时事要闻,发表白己的 看法。在阅读内容方面,政治、哲学书籍的阅读率较低,名 人传记和充满生活情调的品味人生的书籍却往往很受关注, 当代青年无论在价值观念、行为方式还是消费方式上都发生 了深刻变化。 其次,职业选择方面注重工作与兴趣结合。当下青年 择业的最高目标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从理想向现实的转变。 当代青年的择业以人本化为核心取向,他们比较注重个人利 益和欲望满足,在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时,“能力”和“知 识”则成为主要标准。在择业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并不仅 仅看福利待遇的多少,而注重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 二、对当代青年人生价值观的个人主义意识的分析 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个人主义意识要正确地给以定位和 评价。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试图从以下两个角度 分析青年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 (一)当代青年的生活态度正在形成并趋于理性化 生活态度是一种对生活的解释,它随不同的人格而异。 青年对人性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以及对快乐和痛苦、 成功和失败等等的认识,是对自己的评价、对生活意义的理 解,以及对生活方式的选择。青年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并 呈现出日渐求实的理性化个人主义意识。传统的价值观中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价值观 和道德已经被个性自由所取代,追求自我实现。表现在人生 态度上是“现实主义”与“功利主义”地接受现实的驱使又 不跟现实“较劲”,求生存成为青年的一种理性的选择。当 代青年价值观的日渐求实的理性发展态势,在一定程度上体 现了上述世界青年的价值观的特征。价值观在理想与现实之 问的矛盾,使青年都具有怀揣梦想和面对现实的双重特征, 但在现代化大潮的到来,却使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一直在扩 责任编辑:党伟莉 罗亚萍(1982一),女,陕西渭南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 ̄200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行政。 嬲目爨晾 犬,这种矛盾还在日益突出。青年们一方面憧憬满满,另一 方面在现实中却感到迷茫。青年的价值标准表现得更为世 俗,他们“理解和接受任何现实的或现存的东西”,甚至包 括很多不合理的社会和生活现象,表现出一种消极取向。 (二)价值观行为上的独特表现:“边缘主义” 在新的经济条件下,中国青年在求知、求职、婚恋、消 费等领域都有很大的变化,价值观念也必然发生变化。他们 既不是完全以为社会贡献来考虑自我价值取向,也不是完全 脱离社会市场需要,而是结合两者,同时兼顾个人与社会发 展,但基础是个人发展。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主要原 凶是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出现了很多新问题,而这些问题是 苛年用原来学到的理论无法解释的。比如在市场经济中,利 益经常成为人与人建立关系的基础。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 传统的教育体系一一直抽象地教育学生,忽视了把价值观与日 常生活紧密结合,因此当这些离开学校的年轻人遇到新问题 时,就会把原有的道理忘在一边。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多元 化、个性化,体现自我追求,他们常处于欲望与情绪的边缘 状态,他们在行为方式上,力求在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求 平衡,在求实与享受生活之中求合理,他们选择逃避现实, 沉迷于网络空间,追求享乐生活,但这种逃避无法彻底,从 而形成一种独特的“边缘主义”价值观。 (三)当代青年价值观个人主义的评判及对策思考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东西方文化出现交融,青 年价值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凸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当代 青年价值观表现出来的个人主义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文价值的失落。改革开放 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使广大青年从空洞的口号中走出,认识到 政治盲从的严重后果;改革开放中所遭遇的种种困难则令他 们放弃了对激进个人主义的幻想,也深刻了解抽象集体主义 的弊端。Xl ̄d,平理论逐步深入人心,对青年自身政治理想的 确立起到重要指导作用。这种变化说是一种积极适应社会的 变化,它调动了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青年的行为取 向,促使整个社会充满了活力,但也使一部分青年将现实利 益作为行为选择的标准,理想和人文精神失落。 这需要我们以发挥青年积极性为前提,加强教育实践 环节,选取体验感强、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帮助青年走向 社会,正确认识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在参与实践中 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及鉴别能力,寓思想教育于实践氛围 中,使青年在个人与社会互动中寻求和谐统一。要丰富思想 教育的载体,借助现代科学手段和信息网络技术,加大思想 教育宣传力度,增强教育的感染力。 第二,道德意识提高和道德行为消极。当代青年普遍认 识到道德在凝聚国家力量方面的重要性,希望自己成为一个 囝爨碌 道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但是,面对各种社会思潮、信息 爆炸和形形色色的道德评判标准,许多青年难以清楚地辨别 是非与美丑,茫然不知所措,而世俗化的生活又给他们提供 了各种欲求与渴望,因此现实生活中滋长了某些不健康的道 德意识,出现了一些道德失控的现象。近年来青年中损人利 己、吸毒等犯罪现象增多,青年道德消极已成为严重的社会 问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全社会发动起来,树立“以人为 本”的观念,把握青年价值观变动的特点和规律,引导青年 健康成长。要全面掌握青年的心理特点,积极引导青年树立 远大理想,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集体主义的价值观 教育,同时改变以理论灌输为主的思想教育模式,进~步探 索新的有效形式,加强实践教育环节,使青年在个人与社会 互动中寻求和谐统一。要丰富思想教育的载体,加大思想教 育的信息量和宣传力度,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结语 “关注青年就是关注未来,拥有青年也就拥有未来”。 青年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个体在这一时期往往面临许 多来自内外部的压力。我国的巨大经济和政治变革 给青年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它给青年 带来价值追求新境界的同时,也给青年带来了不容忽视的价 值观负面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在促 进青年主体意识成熟的同时,也诱发了利己主义,拜金主义 意识的滋生和膨胀;实践方式的变革推动了青年发展,求知 观念的更新的同时,却淡化了他们的集体观念和国家观念; 生活方式的变化在引起青年个性追求丰富化的同时,又使一 些人产生享乐主义和消费上的盲目攀比的意识;在全方位对 外开放进一步实现的条件下,青年在开阔眼界、增长全球意 识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因此 全社会要行动起来,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促进青年健康的 积极发展,促进青年价值观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阎嘉陵,颜世富,孙时进主编.当代青年心理学fM】.上 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 998. [2】安群.水瓶时代的婚恋[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7. 【5】陈正良等.为了收获那一片希望:以宁波大学为蓝本 的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4】方立天.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生价值观[N】.光明El 报.1 999--1 O-12(4). 【5】沈杰.后单位制时代:中国青年择业心理的多元化取 向【J】.中国青年研究,2o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