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定鼎门的解释是什么

定鼎门的解释是什么

来源:保捱科技网

定鼎门的词语解释是:唐代东都洛阳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定鼎门。定鼎门[dìngdǐngmén]⒈唐代东都洛阳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定鼎门。

定鼎门的词语解释是:唐代东都洛阳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定鼎门。定鼎门[dìngdǐngmén]⒈唐代东都洛阳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定鼎门。 繁体是:定鼎門。 拼音是:dìng dǐng mén。 结构是:定(上下结构)鼎(半包围结构)门(独体结构)。 注音是:ㄉ一ㄥˋㄉ一ㄥˇㄇㄣˊ。

关于定鼎门的成语

鼎折餗覆  鼎湖龙去  鼎玉龟符  刀锯鼎镬  鼎鼎大名  鼎鼎有名  鼎鼐调和  

关于定鼎门的造句

1、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人说,经考古发掘与史料记载,整条道路从城南定鼎门向北,直通洛河上的天津桥。  

2、整条道路从城南定鼎门向北,直通洛河上的天津桥,加上天枢、应天门、明堂,组成了整个隋唐洛阳城的城市中轴线,往北是邙山,往南正对伊阙,气势恢宏。[https://www.chazidian.com/zj-122798/造句网]  

关于定鼎门的诗词

《定鼎门·郏鄏城高门倚天》  《定鼎门》  

关于定鼎门的词语

定心丸  举鼎拔山  刀锯鼎镬  笙歌鼎沸  鼎玉龟符  锺鸣鼎食  鼎湖龙去  禁鼎一脔  

定鼎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唐代东都洛阳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定鼎门。参见“鼎门”。引《旧唐书·武攸绪传》:“攸绪应召至都,授太子宾客。寻请归嵩山,制从之,令京官五品以上饯送于定鼎门外。”唐韩愈《送郑十校理序》:“于其行日,分司吏与留守之从事,窃载酒肴,席定鼎门外,盛宾客以饯之。”唐刘肃《大唐新语·文章》:“长寿三年,则天徵天下铜五十万餘斤,铁三百三十餘万,钱二万七千贯,於定鼎门内铸八棱铜柱,高九十尺,径一丈二尺,题曰‘大周万国述德天枢’。”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五:“东京城……南面三门,正南曰定鼎门。”

二、网络解释

定鼎门定鼎门,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隋朝,是隋唐洛阳城中轴建筑群上著名的建筑。定鼎门是隋唐洛阳城外郭城正南门,隋初名建国门,唐时更名定鼎门,定鼎门内的街道称为“天街”。定鼎门为一门两阙格局,双阙与主城门楼呈一字型对称平行分布,门楼与阙台之间有飞廊连接,其门道的宽度和进深为隋唐两京郭门之最,这种“一字阙”的城门在隋唐两京考古中也是孤例。综合释义:唐代东都洛阳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定鼎门。《旧唐书·武攸绪传》:“攸绪应召至都,授太子宾客。寻请归嵩山,制从之,令京官五品以上饯送于定鼎门外。”唐韩愈《送郑十校理序》:“于其行日,分司吏与留守之从事,窃载酒肴,席定鼎门外,盛宾客以饯之。”唐刘肃《大唐新语·文章》:“长寿三年,则天徵天下铜五十万餘斤,铁三百三十餘万,钱二万七千贯,於定鼎门内铸八棱铜柱,高九十尺,径一丈二尺,题曰‘大周万国述德天枢’。”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五:“东京城……南面三门,正南曰定鼎门。”参见“鼎门”。汉语大词典:唐代东都洛阳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定鼎门。《旧唐书·武攸绪传》:“攸绪应召至都,授太子宾客。寻请归嵩山,制从之,令京官五品以上饯送于定鼎门外。”唐韩愈《送郑十校理序》:“于其行日,分司吏与留守之从事,窃载酒肴,席定鼎门外,盛宾客以饯之。”唐刘肃《大唐新语·文章》:“长寿三年,则天徵天下铜五十万馀斤,铁三百三十馀万,钱二万七千贯,于定鼎门内铸八棱铜柱,高九十尺,径一丈二尺,题曰‘大周万国述德天枢’。”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五:“东京城……南面三门,正南曰定鼎门。”参见“鼎门”。其他释义:1.唐代东都洛阳城南有三门,其正南名定鼎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