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散樗意思是什么

散樗意思是什么

来源:保捱科技网

散樗的词语解释是:不成材之樗木。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辞。散樗[sànchū]⒈不成材之樗木。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辞。语本《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散樗的词语解释是:不成材之樗木。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辞。散樗[sànchū]⒈不成材之樗木。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辞。语本《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拼音是:sàn chū。 结构是:散(左右结构)樗(左右结构)。 注音是:ㄙㄢˋㄔㄨ。

关于散樗的词语

散阵投巢  散兵游勇  散灰扃户  栎樗之材  冰销叶散  樗栎散材  魄散魂消  樗栎庸材  鸟兽散  散带衡门  

关于散樗的成语

散带衡门  浇淳散朴  散兵游勇  散灰扃户  魄散魂消  零零散散  散阵投巢  冰销叶散  鸟兽散  樗栎庸材  

散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⒈不成材之樗木。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辞。引语本《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唐虞世南《奉和幸江都应诏》:“多幸霑行苇,无庸类散樗。”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宾王散樗易朽,蟠木难容。”明屠隆《綵毫记·归隐林泉》:“下官出山潦草,隐志不坚,立朝散樗,勛名未立,负媿良多。”

二、网络解释

散樗散樗,典故名,典出《庄子集释》卷一上〈内篇·逍遥游〉、〈内篇·人间世〉。散樗,指栎树和樗木,古人认为这两种树的质地都不好,不能成材。后遂以”散樗“等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辞。综合释义:不成材之樗木。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辞。语本《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唐虞世南《奉和幸江都应诏》:“多幸霑行苇,无庸类散樗。”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宾王散樗易朽,蟠木难容。”明屠隆《綵毫记·归隐林泉》:“下官出山潦草,隐志不坚,立朝散樗,勛名未立,负媿良多。”散樗[sànchū]不成材之樗木。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辞。语本《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汉语大词典:不成材之樗木。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辞。语本《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唐虞世南《奉和幸江都应诏》:“多幸沾行苇,无庸类散樗。”唐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宾王散樗易朽,蟠木难容。”明屠隆《綵毫记·归隐林泉》:“下官出山潦草,隐志不坚,立朝散樗,勋名未立,负愧良多。”其他释义:1.不成材之樗木。比喻无用之人。常用作自谦之辞。语本《庄子.逍遥游》:'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人不顾'。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