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农村是“三农”工作和农村社会经济跃升发展的重大举惜,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XX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在直涉农与乡的帮助下,本村,经村两委会同意,村民代表大会,制定本规划。
一、我村基本情况
流长村辖区面积8.4平方公里,林地1250亩,耕地1301.12亩,8个村民组,419户,19人,劳动力1250个,在外务工和经商245人,20xx年村财收入1.3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50元。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99.3%。全村自来水入户率100%;村组公路硬化率90%;电话(含移动电话)入户率100%,电视入户率100%。
二、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主导产业发展现状
流长村区位优势,地处流长乡所在地,产业化格局,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主导产业以烤烟、蔬菜、畜牧、个体经营等产业为主。个体户达10元以上的达30%。
(二)发展趋势分析
主导产业中,种养殖、多种经营为主。
(三)发展中的问题
农业投入,综合生产能力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业产业规模偏小、链条不长、不高、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基础设施脆弱、社会事业滞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亟待。
三、要求
(一)村财收入增长。20xx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0.5万元,年均增长率达25%;到20xx年,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0.6万元,年均增长率达20%。
(二)村民人均收入持续稳步。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50元,年均增长率达10%;到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900元,年均增长率达10%。
(三)农业“五新”稳步推行。20xx年,推广农业“五新”,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力争引进新技术2项、5至6个新品种,每年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4户,农业示范基地100亩,科技对农业的率达70%;到20xx年,每年引进新进新技术3项,4至5个新品种,每年培育农业示范户7户,农业示范基地200亩,科技对农业的率达75%。
(四)主导产业、产业发展。20xx年,主导产业,优势,带动力较强,产业值年均增长10%,占全村经济总量的50%;到20xx年,主导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产业值年均增长12%,占全村经济总量的60%。
(五)农村经济合作社组织作用。
四、主要任务
(一)做大做强支柱产业
(二)农民现代实用技术培训使用
本村,因地制宜,拓展农业信息服务渠道,整合信息资源,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为农民上网查阅农业科技信息便利,帮助种、养植(殖)户,生产加工户发布信息,推荐农副工、名特优产品宣传报道全村在新农村建设中涌现的新人好事,村、组信息发布网络、宣传栏、《公开信》、信息发布机开通手机短信,农村、农业生产需求发布农业科技信息;借助农民文体中心电教室平台,每月举行一课农事学习,请乡农业科技推广中心人员讲解种、养植(殖)技术、方法和生产要领,播放农业科技录象专题片,将农村信息服务中心建成农村致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生产条件,农业基础设施,旱涝保收,耕地农业生产能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要求,抓好烟田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整治和坡瘠地改造,全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土壤有机质,耕地质量和产出率;搞好耕地灌溉体系配套建设,抗旱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成立经济发展规划,村支书任组长,村主任任副组长,村两委干部为,设立两大主导产业发展,岗位职责分工,合力,在村级换届中,换人不换岗,经济发展任务的。
(二)制度保障。健全农业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规范管理,将任务细化、分解到组、责任到人,业绩和奖惩挂钩的工作机制,把经济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三)技术保障。依赖乡“三农服务中心”及下派科技特派员队伍的技术力量,实施农业“五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示范推广高优栽培、生态环保栽培、科学种养、测土配方施肥、农产品保鲜、商品化技术,农产品的总量、质量、效益和驾驭市场能力。
(四)典型示范保障。典型示范作用,培养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致副能手、先模人物及专业大户,表彰奖励和上能人、功臣榜,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