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篇6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 篇6

来源:保捱科技网


  【江苏省吴江市南麻镇中心小学 顾红云】

  课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课文是作者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来的,它来源与生活。只有把学生引向生活,再现文中的生活,才能充分、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真正学会课文。

  在教《我不是最弱小的》,我先让学生去预习,课上,再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分小组来表演课文内容,根据自己的学习所得,再现文中生活。也许是学生在上一学期有了编演课本剧的基础,在萨沙一家人如何保护弱小者的情节,他们表演得惟妙惟肖。把在大雨如注中爸爸“赶忙”把雨衣给妈妈,妈妈“又”给了托利亚,而托利亚“却”给了弟弟萨沙,萨沙把雨衣“盖在”蔷薇花上。这一次一次地谦让,让学生们深深地领悟到了萨沙一家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特别是萨沙与母亲的一段对话,当时扮演母亲的小琦演后说出了这样一番感人的话语: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弱小的,要发扬人道主义。现在美伊战争正在激烈之中,受伤的是无辜的老百姓,在这场战争中,他们是最弱小的。希望布什总统停止战争,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演小萨沙的楠楠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发表了一番“高论”:在爸爸、妈妈眼里,我们是弱小的,但我觉得自己并不是最弱小的。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比我们更弱小的……再现了课文内容,贴近了学生感知。当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课文的清节中,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同时又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去体会,去评价。这些都是他们自己获得的,记忆也就更深刻,相信在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会有一定的帮助。

  【江苏省扬州大学附属小学 陈 岚】

  教师要挖掘教材本身特点,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参与兴趣和创新精神。

  《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自然段。“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与眼前一片形成鲜明对比,教师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录相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而后用舒缓的音乐表达关心他人的真诚,学生的情感随文章起伏。这时他们读书与表达的欲望非常强烈。学生读时能动情地表达出内心的感受,并且对这一部分内容。也有了深刻的理解。有的说:“我看到的春天是那样美,有五颜六色的花朵,有漂亮的小鸟。而在这样的一个天气里居然要下雨,真扫兴。”还有的说:“这时,爸爸、妈妈、姐姐互相关心,体现了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以情唤情,能将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要求。使他们的阅读活动更加积极主动,能激发其创造力。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实验小学 孙立虹】

  为了培养学生释疑的兴趣,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去探究。

  如在教完《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教师提问“‘我不是最弱小的’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比我们更弱小的?”学生通过思考、探究得出了许许多多的答案。有的说这句话是萨纱跟妈妈说的,有的说这句话是萨纱自己对自己说的,有的说是跟我们说的,我认为都可以。萨纱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不是最弱小的,他在大声地,自豪地告诉我们呢。说到身边的事例,学生又像开了泄的水闸,滔滔不绝。

  【江苏省江阴市实验小学 聂荣才】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新课标对阅读的基本要求。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特长爱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差异,对事物的认识有不同方向的选择。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要学生的思考方向,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同体验。

  如教学《我不是最弱小的》疑问,教师指导学生朗读“鱼中蔷薇”这一部分。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应该读出对柔弱的蔷薇被风吹雨打的同情,可有一位同学认为应该用自豪的语气来读。原来,他认为作者找到了自己可以保护的对象──蔷薇,自己不是爸爸妈妈眼中最弱小的应该保护的对象。这种不同的情感体验,似乎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只要是合乎常理的。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例谈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海门小学 苏 琴

  一、对比读,感受蔷薇花的弱小

  文中有两段具体描写蔷薇花的语句,如何让学生在对语言的解读中真正感受蔷薇花的娇美、柔弱,真正让学生对蔷薇花产生一种爱怜?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板书“弱小”后,我问;生活中,比我们弱小的都有什么?课文中说什么是最弱小的?学生结合读,了解到蔷薇花是最弱小的。接着我让他们找出描写蔷薇花的具体语句,品味,说一说感受。有的孩子说:“雨前的蔷薇花娇美动人,芳香扑鼻。雨中的蔷薇花流泪了。”有的说:“雨前的蔷薇花美丽动人,雨中的蔷薇花花瓣都落了,真可怜。”这样教学,拉近了孩子与蔷薇花的距离,让蔷薇花成为孩子可以感知、可以触摸的具体形象。在这个基础上,再感情朗读,雨前与雨中蔷薇花的不同形态“雨前娇美、芳香扑鼻;雨中娇弱,让人怜惜。”就会深深的留在孩子的脑海里。在学生的朗读过程中,我用心倾听,用具体的语言评价交流我听朗读后的感受,引导孩子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保护弱小”成为孩子的自觉行动

  文章的3~6节是本课的重点。教学中,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让孩子理解“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及“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

  师:看到弱小的蔷薇花受到倾盆大雨的摧残,萨沙不禁动了怜悯之心。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如果是你,你会这么做吗?实话实说。(让孩子自由发言,并说说为什么。)

  萨沙刚开始也是和你一样。他是怎么想到要把雨衣盖在蔷薇花上面的?

  (让孩子找到3~6节,并练习朗读,直到读准每个人的语气,读懂妈妈的用意为止──教育孩子做一个自觉保护弱小者的人)

  1、完整读课文,想象画面,把心放进去用心体验。

  2、联系实际,展开谈话:

  师:其实,生活中需要比我们弱小的人、物还有很多很多。谁来说一说?

  生:小草;小花;小树;小动物;比我们小的同学、小弟弟、小妹妹;女同学……

  师:我们应该怎样自觉保护他们(它们)?

  生各抒己见,鼓励好的发言、好的行为。

  三、实践活动

  做一件“保护弱小”的事情,体验给予带给我们的快乐,如果愿意,把它作为日记写下来。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