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直的拼音是:shū zhí。
疏直的注音是:ㄕㄨㄓˊ。结构是:疏(左右结构)直(上下结构)。词语解释是:1.亦作'疎直'。亦作'踈直'。2.正直﹐坦率;粗疏率直。基础解释是:亦作/'疎直/'。亦作/'踈直/'。正直﹐坦率;粗疏率直。网络解释是:疏直疏直,shūzhí,正直,坦率;粗疏率直。出自《孔丛子·陈士义》:“夫东闾子外质顽拙,有似疏直,然内怀容媚谄鬽,非大丈夫之节也。”。7、综合释义是:亦作“疎直”。亦作“踈直”。正直,坦率;粗疏率直。《孔丛子·陈士义》:“夫东閭子外质顽拙,有似疏直,然内怀容媚諂鬽,非大丈夫之节也。”《三国志·吴志·虞翻传》:“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新唐书·刘蕡传赞》:“蕡与诸儒偕进,独讥切宦官,然亦太疏直矣。”明方孝孺《又上蜀府启》:“窃念平生野性踈直,为文亦多激切,少温婉之韵。”《明史·文苑传四·焦竑》:“竑既负重名,性復疎直,时事有不可,輒形之言论。”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鼂错、贾谊﹞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亦作“疎直”。亦作“踈直”。上疏直陈。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三》:“京官三品以上擅自抄札,内外恟恟。商公疏直十罪以闻,上不省。”。8、网友释义是:疏直,shūzhí,正直,坦率;粗疏率直。出自《孔丛子·陈士义》:“夫东闾子外质顽拙,有似疏直,然内怀容媚谄鬽,非大丈夫之节也。”。9、汉语大词典是:亦作“疏直”。亦作“疏直”。正直,坦率;粗疏率直。《孔丛子·陈士义》:“夫东闾子外质顽拙,有似疏直,然内怀容媚谄魅,非大丈夫之节也。”《三国志·吴志·虞翻传》:“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新唐书·刘蕡传赞》:“蕡与诸儒偕进,独讥切宦官,然亦太疏直矣。”明方孝孺《又上蜀府启》:“窃念平生野性疏直,为文亦多激切,少温婉之韵。”《明史·文苑传四·焦竑》:“竑既负重名,性复疏直,时事有不可,辄形之言论。”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晁错、贾谊﹞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亦作“疏直”。亦作“疏直”。上疏直陈。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三》:“京官三品以上擅自抄札,内外恟恟。商公疏直十罪以闻,上不省。”。
疏直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疏直详细内容】
1.亦作'疎直'。亦作'踈直'。2.正直﹐坦率;粗疏率直。
二、基础解释
亦作/'疎直/'。亦作/'踈直/'。正直﹐坦率;粗疏率直。
三、综合释义
亦作“疎直”。亦作“踈直”。正直,坦率;粗疏率直。《孔丛子·陈士义》:“夫东閭子外质顽拙,有似疏直,然内怀容媚諂鬽,非大丈夫之节也。”《三国志·吴志·虞翻传》:“翻性疏直,数有酒失。”《新唐书·刘蕡传赞》:“蕡与诸儒偕进,独讥切宦官,然亦太疏直矣。”明方孝孺《又上蜀府启》:“窃念平生野性踈直,为文亦多激切,少温婉之韵。”《明史·文苑传四·焦竑》:“竑既负重名,性復疎直,时事有不可,輒形之言论。”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鼂错、贾谊﹞为文皆疏直激切,尽所欲言。”亦作“疎直”。亦作“踈直”。上疏直陈。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三》:“京官三品以上擅自抄札,内外恟恟。商公疏直十罪以闻,上不省。”
四、网友释义
疏直,shūzhí,正直,坦率;粗疏率直。出自《孔丛子·陈士义》:“夫东闾子外质顽拙,有似疏直,然内怀容媚谄鬽,非大丈夫之节也。”
五、关于疏直的词语
六、关于疏直的诗句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