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判有罪后,人民会公开宣告判决,并在一定时间内通知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然而,根据法律规定,人民并不会主动通知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机关和看守所在拘留和逮捕后应通知家属,但有特殊情况除外。因此,不存在犯罪嫌疑人被判刑而家属不知情的情况。
法律分析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被人民判处有罪的,才称为罪犯或犯人,在此之前统称为犯罪嫌疑人。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根据该条规定,人民在判决后,并不会主动通知家属。但《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规定,机关对被拘留人采取拘留措施后,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第九十三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可见,上述规定中,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是被唯一通知的对象。不会存在犯罪嫌疑人被判处了刑罚,家属却不知晓的情况。
拓展延伸
犯人判刑后,如何通知家属?
犯人判刑后,通知家属是一个重要的程序,以确保家属及时了解犯人的情况。通常情况下,会负责通知家属判决结果。通知方式可以是书面通知或口头通知,取决于的规定。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要求家属亲自前往接收通知。此外,家属也可以通过律师或法律代表了解犯人的判决情况。家属也可以向相关法律部门查询犯人的判决结果。总之,确保家属及时了解判决结果是维护家庭联系和犯益的重要一环。
结语
犯人判刑后,通知家属是确保家庭联系和维护犯益的重要程序。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在被判有罪前统称为犯罪嫌疑人,判决后才称为罪犯或犯人。负责通知家属判决结果,通知方式可以是书面或口头通知,也可要求家属亲自前往接收通知。此外,家属可通过律师或法律代表了解判决情况,也可向相关法律部门查询判决结果。确保家属及时了解判决结果,是维护家庭联系和犯益的重要环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机关对被拘留人采取拘留措施后,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的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