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1、 契税:房款的1.5%。2、 土地出让金:按成本价的1.5%×建筑面积,住房面积是140以上需要3%。3、 印花税:房款的0.05%。4、 测绘费:按各区具体规定。5、 权属登记费及取证费:按各区具体规定,一般情况是在200元内。6、 营业税:成交价×5.5%。7、 中介费:房款的1%。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规定的,依照制定的行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第3种观点: 房地产契税是指由于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房屋买卖、交换或赠与等发生房地产权属转移时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税赋。二手房办理过户时是要缴纳契税的。一、房产过户注意事项1、若单位购买私房,还需提交单位法人或其它组织资格证明(营业执照或组织机构代码)原件及复印件(加盖公章),单位法定代表人委托书(收件窗口领取),受托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2、若非住宅转移,还需提交土地使用权证书;3、若当事人不能亲自办理,需出具委托书或公证书,受委托人需出具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4、房屋若已出租,且承购人非承租人的,需提交承租人放弃优先购买权证明;5、若有共有权人需出具共有权人判决和协助执行通知书。去交易中心办理过户手续,带上房产证原件,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去办理过户手续需要原房主夫妻双方到场:带上身份证、户口本、房证、契证、结婚证(单身的需要单身证明)买的人只要带上身份证就可以申请房屋所有权转移登记,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登记申请书;(二)申请人身份证明;(三)房屋所有权证书或者房地产权证书;(四)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五)其他必要材料。前款第(四)项材料,可以是买卖合同、互换合同、赠与合同、受遗赠证明、继承证明、分割协议、合并协议、人民或者仲裁委员会生效的法律文书,或者其他证明房屋所有权发生转移的材料。二、房屋过户的费用标准1、继承主要费用继承权公证继承过户与买卖和赠与相比,税费支出是最低的,因为继承的房产没有营业税、个税和契税。继承人凭遗嘱办理继承权公证,凭继承权公证书到房管局转名。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继承是遗产人死后才可以进行产权过户,所以这种过户方式的人比较少。同时,继承房产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房产继承有两种形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法定继承即法律规定的遗产继承人,遗嘱继承必须是遗产人死前曾做过公证的遗嘱才有法律效力;第二,遗产应当是被继承人生前属于个人所有的财产;第三,因遗产是所有继承人的共同财产,房产的分割协议,需要每个继承人同意并签字方可生效。2、赠与主要费用个税+契税+公证费如果以赠与方式过户,是没有营业税的,但因为赠与是被认为无偿受赠的行为,所以需要受赠人缴纳个人所得税,同时还需要契税和赠与公证费,这些费用要远远高于买卖过户的税费。不过,对于赠与的房产,银行一般会认定受赠方免费接受赠与的行为,没有实际交易产生,因此受赠房屋不能办理按揭贷款。3、买卖主要费用营业税+个税+契税以该房产满五年和未满五年两种情况计算:第一种,房产满五年,营业税是免征的,同时个税也免征,需要缴纳契税和产权转移登记费;第二种,房产未满五年,需要缴纳营业税和个税,同时缴纳契税和产权转移登记费。个贷专家指出,在房产过户中,买卖是最常见的,也是操作较为便捷和安全的方式。但是,如果买入价比较低的话,日后出售时卖出价与买入价的差额会增大,再出售时则需要缴纳更多的税费。
第1种观点: 法律分析:按照国家的规定,契税享受优惠税率的必须是房屋面积在90平方米以内的并且是首套住房的才能享受。而除了以上的征收契税的标准之外,符合一下条件的还可以免征收契税:1.城镇的职工在按照规定第一次购买公有住房的,则可免征契税;土地和房屋被县级以上所征用或者占用之后,重新承受土地及房屋权属的,若其成交的价格没有超出了土地、房屋的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的部分,那么则免征契税;2.个人在购买自用的普通商品住房的,可享受减半征收契税的优惠;3.居民上市出售已购的公有住房的,并在前后一年之内新购买了各类的商品房,则按照新购的商品房跟已经出售的公房成交价的差额来计算契税的征收;4.若是房屋交换的,价格相等可以免征契税;如果交换的价格是不相等的,那么由多交付的那方来缴纳契税款;5.按照《继承法》规定的法定继承人来继承房屋的权属的,可免征契税;6.而对于夫妻离婚的,因为财产分割的问题所涉及房屋所有权证变更登记,那么也可免征契税。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 第三条 契税税率为3-5%。契税的适用税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前款规定的幅度内按照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
第2种观点: 二手房过户是需要缴纳契税的。凡是过户都需要交付契税的。如果满足契税优惠减免条件,可以减少交付。房地产契税是指由于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房屋买卖、交换或赠与等发生房地产权属转移时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税赋。一、二手房买卖契税的缴纳对象房屋产权的变动所交纳的契税已经成为国家的固定税收来源,近几年的契税缴纳费用逐年增加,各个地方的规定也不一样。缴纳的范围包括土地使用权的出售、赠与和交换,房屋产权的售卖、变更、交换等。二手房契税顾名思义就是在二手房交易过程中需要缴纳的一个税种。1、土地使用权属于国家而非个人的,在使用权出让、变更的时候由产权获得人缴纳。比例占有量根据面积而定。2、农村集体土地转让不在这个费用缴纳的范围。3、房屋进行上市交易买卖的,或者是因为债务问题将房屋进行抵押债务,在或者是交换房屋的行为,有房屋的原有产权人缴纳。4、以自己的房产进行贷款独资经营的企业,契税可以免征。5、将自己的房屋进行翻新重建的,要按照缴纳标准的章程缴纳,才可以办理新的产权证。6、房产交易的过程中有土地出让金产生,属于国有土地使用权,一样要缴纳契税,就算是土地出让金免征,也要缴纳契税,土地出让金不影响契税的缴纳。二、二手房过户流程注意事项1、要求卖方提供合法的产权证书正本要求卖方提供合法的产权证书正本,让业主给你看身份证原件、房产证原件,你留复印件。注意房产证上有几个人的署名,如果有两个人,在签订后边的合同时就需要有两个人的名字。其次,看购房时的相关凭据,比如购房、契税等,作为辅助证据以初步确认房屋产权归属。2、到房管局查询产权证的真实性让中介带你到房管局查询产权证的真实性,包括查房产的基本情况,抵押情况及查封情况,是否与人共享等,注意产权证上的房主与卖房人是否同一个人。3、要搞清楚所购房源是否属于允许出售的房屋一般来说,、医院、学校的公房必须要原单位盖章后才能出让。4、现场了解房产现状看有没漏水、渗水、大裂缝等情况。与商品房不同,二手房买卖一般都是个案。所以有关价格、房况等,都需要消费者自己或自己委托机构来详细了解。在决定购买前,消费者应该仔细观察户型是否合理,各种管理是否到位,供电容量是否能够负荷空调等大型家电,查看天花板是否有渗水痕迹,墙壁是否有爆裂或者脱皮等明显问题。有的还应询问小区保安水平、物业管理费及收费标准如何。5、注意所购房屋历史遗留问题购买者千万不要忘记了解购买的房子已有多长历史、土地使用期限还有多长;有没有欠费情况,如物业管理、水、电、气费等。6、对二手房价格进行评估在掌握房屋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消费者应从多个方面对二手房价格进行评估。也可以委托信得过的中介机构或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弄清能否做二手房按揭贷款。一般情况下,银行按揭时会做保值评估,这个价格可以看出房屋的较低保值价。7、注意协议签订内容签订书面协议时,最主要要关注四个方面,是产权情况、房产总价、交易税费及日期,其中要注意的是书面协议里面要明确二手房交易税费双方如何分担。日期也是非常重要,像交定金、过户、交楼时间,确定日期才能够保证交易顺利进行,例如规定赎楼要在45天内做完,首期款在签完合同内7天做银行监管等。8、合法彻底办理过户,注意交费时间要求业主过户递资料完成才给50%房款,拿到受理回执,确定能拿到房产证才给全款;要求中介过户递资料完成才给50%中介费,到交完楼才给齐,或者与第三方签订协议。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都要。买方需要交纳的税费:1.契税: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1.5% (商用用房,二次购房或大于144平米的税率为3%)。2.交易服务费:建筑面积(平方米)×3元。3.交易印花税:成交价或评估价(高者)×0. 05%。4.产权转移登记费:50元(每增加1人加10元,买家为单位的80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规定的,依照制定的行规的规定执行。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法律、行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