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保捱科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谈机动车辆保险合同增加免责条款的法律效力

谈机动车辆保险合同增加免责条款的法律效力

来源:保捱科技网
第1种观点: 就目前情况而言,有了机动车不买保险是难以上路的,而机动车辆保险条款里,有许多保险公司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免责的规定,而这些免责条款投保人或车主大都搞大不清楚。一是条文冗长,有一定专业性,买保险的人缺乏耐心去判读;二是保险公司未依法履行对免责条款的明确说明义务。而一旦发生保险事故,保险公司要依据这些保险条款主张免赔,就时常会闹出纠纷,保险公司的法律风险也就随之而来。案例一:被过滤广告目前,保险公司为开拓车险业务,往往委托汽车销售公司为客户代办机动车辆保险,但由于车商以售车为主,并不关注投保的一些必要程序,甚至利用保险公司的管理疏漏,上下其手,屡屡引发车主出险后与保险公司的纠纷———今年1月19日,谢某向某汽车销售公司购买了一辆轿车,业务员季某当即为谢某向保险公司投保了车辆损失险、第三者责任险和不计免赔特约险。买车后不久,谢某驾车在高速公路上出了事故,车辆损坏严重,为此要求保险公司理赔汽车修理费、拖车费等财产损失53840元。保险公司认为,按照保险合同约定,驾驶员驾龄未满一年在高速公路上出险的,保险公司不负赔偿责任。因保险公司拒赔且双方协商未果,谢某便一纸诉状将保险公司告上了法庭。经审理查明,汽车销售公司业务员季某作为保险业务手续的经办人,不但没有要求谢某填写投保单,更没有向谢某告知保单中的特别约定并作出重要提示。依照我国保险法规定,保险合同中规定有关保险人责任免除的条款,除了在保单上用醒目的方式提示投保人注意外,还应当向投保人阐明免责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由于保险公司未就免责条款向谢某尽到明确的告知义务,该免责条款就不能对谢某发生效力。据此,作出由保险公司赔偿谢某人民币52840元的一审判决。案例二:某工贸公司于2004年8月,为公司名下所有的轻型货车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了机动车辆综合险,包括车辆损失险及第三者责任险,其中车辆损失险保险金额为65000元,第三者责任险赔偿限额为20万元。去年11月,公司老张驾车疾驶时,前面突然出现了一个女子,老张踩下了刹车,但疾驶中的汽车却怎么也停不下来。惨祸发生了当地交警部门认定,这起事故的原因是:机动车超重、制动不合格、驾驶过程中避让措施不当,由肇事方负主要责任。工贸公司向被害人家属支付了死亡赔偿金、丧葬费、家属误工费等共计1560元,同时一次性补偿被害人家属13360元。事故处理完毕后,工贸公司按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公司申请赔付,经保险公司核定,赔付金额应为109158元。但不久保险公司又拒绝赔付,理由是:被保车辆超重行驶、制动不合格。工贸公司认为上述情形并不属保险公司免责范围,就向起诉要求保险公司赔偿。庭审中,保险公司认为,保险合同附件之一上海市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规定:被保车辆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的安全装载规定,保险人不负责赔偿。而肇事车辆超载违反了这一规定,被告可据此免责。主审法官审理认为,保险公司的拒赔理由是否成立,要看上海市机动车辆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是否纳入了双方保险合同的范围。事实上,保险公司未能提供相应的证据,那么,免责条款自然对双方不产生约束力。因此,法官判决保险公司支付工贸公司第三者责任保险赔偿款人民币109158元。上述两个案件,事实上再一次给保险公司提了一个醒,因为,依据我国保险法第十的规定:保险合同中规定有关于保险人责任免除条款的,保险人在订立保险合同时,应当向投保人明确说明,未明确说明的,该条款不产生效力。

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保险责任免除条款生效的前提条件如下:1.保险人向投保人必须出具书面的保险条款;2.保险人向投保人必须就条款中的免责内容进行明确说明;3.保险公司就以上两点义务必须有书面证据,证明其明示告知义务已经履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 第十条 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投保人是指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保险人是指与投保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公司。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在交通保险合同中,免责条款通常会列举一系列情形,如驾车酒后、驾车无证、超速等,如果出现这些情形导致事故,保险公司将不负责理赔。此外,还可能设置一些相对模糊的免责情形,如“故意违法”、“实施危险驾驶行为”,这些情形可能需要进行具体解释和分析才能确定是否构成免责。因此,交通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需要仔细阅读并理解其中的法律意义。法律依据:1.《保险法》第三十五条:“保险合同对被保险人不承担保险责任的约定无效。但是,合同对被保险人的欺诈行为或者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保险事故的责任不予免除,并且该行为或者过失已经得到保险人同意或者已经被或者仲裁机构认定的除外。”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三条:“驾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或者刑事责任,不得要求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公司赔偿损失:(一)醉酒驾驶;(二)无证驾驶;(三)使用伪造、变造的机动车驾驶证、行驶证;(四)有证驾驶,但未取得相应的驾驶资格的机动车驾驶员驾驶机动车;(五)驾驶无有效机动车号牌的机动车;(六)机动车驾驶人不按照规定连续驾驶驾车时间,发生交通事故的;(七)机动车被盗抢、抢夺、抢劫,机动车所有人不知道机动车被盗抢、抢夺、抢劫的;(八)其他依法不应由保险公司赔偿的情形。”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