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种观点: 法律分析:故意撞车对方拒不承认只要证据充分就可以定罪,故意撞车的涉嫌故意伤害罪。及时报警,确定事故原因,如属操作失误,可以在确定交通事故责任后要求理赔;如属于故意所为,则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除承担刑责外还应赔偿经济损失。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第五十四条人民、人民和机关有权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证据。 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对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 凡是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者毁灭证据的,无论属于何方,必须受法律追究。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出现交通肇事的整套事故后,如果对方不承认事故责任的,当事人可以通知交警到现场进行处理,交通勘察现场后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这样就不怕对方不承担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三条 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作为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证据使用。因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因故不能向人民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牵连的民事赔偿不服的,可向人民提起民事诉讼。
第1种观点: 一、被车撞了肇事者不承认怎么办1、被车撞了肇事之后如果对方不承认事故责任的,当事人可以通知交警到现场进行处理,交通勘察现场后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而有了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可以据此来认定对方的责任。2、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有条件的地方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试行在互联网公布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但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保密。二、交通事故的构成要素是什么1、必须是车辆造成的。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没有车辆就不能构成交通事故,例如行人与行人在行进中发生碰撞的就不构成交通事故;2、是在道路上发生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3、在运动中发生。是指车辆在行驶或停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若车辆处于完全停止状态,行人主动去碰撞车辆或乘车人上下车的过程中发生的挤、摔、伤亡的事故,则不属于交通事故;4、有事态发生。是指有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其中的一种现象发生;5、必须有损害后果的发生。损害后果仅指直接的损害后果,且是物质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第2种观点: 交通事故中对方不承认责任的,当事人可以以交通管理部门所出具的责任认定书对其主张赔偿,也可以向人民提起诉讼要求其履行赔偿义务。道路交通事故认定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适用法律正确、责任划分公正、程序合法。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交通事故不仅是由不特定的人员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的;也可以是由于地震、台风、山洪、雷击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检验、鉴定结论,对交通事故的基本事实、成因和当事人的责任作出具体认定。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 第六十条 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一)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二)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三)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一方当事人故意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他方无责任。
第3种观点: 法律分析:出现交通肇事的整套事故后,如果对方不承认事故责任的,当事人可以通知交警到现场进行处理,交通勘察现场后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这样就不怕对方不承担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七十三条 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制作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是作为处理交通事故案件的证据使用。因此,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为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因故不能向人民提起行政诉讼。如果当事人对交通事故认定书牵连的民事赔偿不服的,可向人民提起民事诉讼。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