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琅上口的出处是:清 王韬《淞隐漫录》:“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繁体是瑯瑯上口。感情色彩是中性成语。拼音是láng láng shàng kǒu。结构是偏正式成语。年代是近代成语。
关于成语琅琅上口的详细内容,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语法 点此查看琅琅上口详细内容
琅琅上口偏正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二、示例
但在我自己有记忆的二、三岁时,她已经把唐诗绝句教我暗诵,能诵得琅琅上口。(郭沫若《沸羹集 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
三、解释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琅琅上口的近义词
琅琅上口的反义词
琅琅上口的成语接龙
琅琅上口、口耳并重、重气轻身、身无择行、行号卧泣、泣不成声、声誉大振、振旅而归、归了包堆、堆金迭玉、玉碎香消
琅琅上口的成语翻译
英语:can recite quite fluently
琅琅上口相关成语
琅嬛福地、满目琳琅、琳琅触目、琳琅满目、口口相传、上篇上论、口口声声、上不上下不下、太上皇
琅琅上口相关词语
琅琅、斯琅琅、索琅琅、晶琅琅、当琅琅、各琅琅、桑琅琅、花琅琅、厮琅琅、玎琅、琅琊、琅霜、青琅
琅琅上口的成语造句
1.戏剧文学的语言要求明朗动听,琅琅上口,清亮入耳。
2.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
3.选择什么样的句式,是根据思想感情的表达需要决定的,前者有气势,读来琅琅上口,后者则形成一种交错美,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4.能够增强节奏感,使语言整齐、语句匀称,琅琅上口,便于记忆和背诵。
5.这首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读起来琅琅上口。
6.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