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米的注音是:ㄏㄠˋㄇ一ˇ。
耗米的拼音是:hào mǐ。结构是:耗(左右结构)米(独体结构)。词语解释是: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额外加征的部分。耗米[hàomǐ]⒈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额外加征的部分。引证解释是:⒈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额外加征的部分。参见“耗羡”。引明陈士元《俚言解》卷二:“耗米之名,起自五代周显德年。詔云:漕运自晋汉以来,不给斗耗,纲吏多以亏欠抵死,自合每石给耗一斗。至宋詔止絶之。今之俗,则里胥或藉耗米名色害及纳户矣。”《清文献通考·国用五》:“耗米每正额米一石,江南加徵三斗,浙江四斗。”。网络解释是:耗米拼音:hàomǐ。7、综合释义是: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额外加征的部分。明陈士元《俚言解》卷二:“耗米之名,起自五代周显德年。詔云:漕运自晋汉以来,不给斗耗,纲吏多以亏欠抵死,自合每石给耗一斗。至宋詔止絶之。今之俗,则里胥或藉耗米名色害及纳户矣。”《清文献通考·国用五》:“耗米每正额米一石,江南加徵三斗,浙江四斗。”参见“耗羡”。8、网友释义是:拼音:hàomǐ注音:ㄏㄠˋㄇㄧˇ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额外加征的部分。明陈士元《俚言解》卷二:“耗米之名,起自五代周显德年。诏云:漕运自晋汉以来,不给斗耗,纲吏多以亏欠抵死,自合每石给耗一斗。至宋诏止绝之。今之俗,则里胥或藉耗米名色害及纳户矣。”《清文献通考·国用五》:“耗米每正额米一石,江南加徵三斗,浙江四斗。”参见“耗羡”。9、汉语大词典是: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额外加征的部分。明陈士元《俚言解》卷二:“耗米之名,起自五代周显德年。诏云:漕运自晋汉以来,不给斗耗,纲吏多以亏欠抵死,自合每石给耗一斗。至宋诏止绝之。今之俗,则里胥或藉耗米名色害及纳户矣。”《清文献通考·国用五》:“耗米每正额米一石,江南加徵三斗,浙江四斗。”参见“耗羡”。
耗米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耗米详细内容】
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额外加征的部分。耗米[hàomǐ]⒈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额外加征的部分。
二、网络解释
耗米拼音:hàomǐ
三、汉语大词典
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额外加征的部分。明陈士元《俚言解》卷二:“耗米之名,起自五代周显德年。诏云:漕运自晋汉以来,不给斗耗,纲吏多以亏欠抵死,自合每石给耗一斗。至宋诏止绝之。今之俗,则里胥或藉耗米名色害及纳户矣。”《清文献通考·国用五》:“耗米每正额米一石,江南加徵三斗,浙江四斗。”参见“耗羡”。
四、其他释义
1.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额外加征的部分。
五、关于耗米的词语
耗耗 耗米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吃米不知米价 米米 耗爆
六、关于耗米的造句
1、凡运米百石,例给耗米五石,银十两,以不敷用,州县给以兑费,积渐至七八百两。
Copyright © 2019- baoaiwan.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4号-3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